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03-18 15:02:56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张东刚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从创建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课堂教学政治关、质量关,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开设中共党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传统和“红色基因”、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推动“大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全校学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努力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办好“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持把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在学理深度上做文章。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攻关,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学术支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解渴”“明理”。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社会调研,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质人才效能,通过杰出学者引进、优秀毕业生选留、师资博士后培养、退休教师返聘等举措建强师资队伍。二是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办法,大力表彰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所有二级学科全学科贯通式培养模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硕博学生的弹性化选拔和连续性培养,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科特色,积极服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重要工程,创新大中小学“学、研、讲”一体联动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机制,发挥资深专家学者把关定向作用,推动形成“骨干培养、重点宣讲、全员学习”的格局。注重分层分类、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着力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引领大中小学生与新时代同心同频同向。通过“有历史、有故事、有实践”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时代变化,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既有时代画面感又有历史纵深感。探索开展青年讲师团送课上门服务活动,组建覆盖多元学科的青年讲师团队,对接中小学校,讲深讲透、讲活讲好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