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一位与江苏扬州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学家。隔着几百年的时光,我们依旧能够因这句诗所饱含的为民情怀而动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近年来,扬州市两级法院始终传承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这份为民情怀,牢记司法为民,关注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真正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努力让群众少跑腿、让诉讼再提速,构建起具有扬州法院特色的诉讼服务体系。
诉服热线——
架起法院与百姓的连心桥
“法官您好!我想要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可我所在的小区因疫情封闭管理,无法送交相关材料,怎么办呢?”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响起,电话里,陈先生的语气十分焦急。值班法官耐心指导陈先生通过“江苏移动微法院”平台,顺利提交了诉讼材料和立案申请。
2021年7月,扬州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扬州两级法院暂时关闭诉讼服务中心,但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并没有因此停歇。在此期间,12368诉讼服务热线架起了法院与百姓的连心桥,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诉讼服务。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市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共接听当事人来电3644次,有效助力审判执行工作开展,高效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上门解纷——
拓宽调解方式和调解渠道
近年来,扬州两级法院不断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积极拓宽调解方式和调解渠道,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诉前。日前,邗江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离婚纠纷,便是通过人民调解员上门调解成功化解的。
原告李某和被告赵某某因离婚纠纷起诉至邗江区法院,人民调解员丁久祥和沈秋在查阅卷宗后,发现双方当事人均已年过八旬。考虑到当事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在电话征询两位当事人同意后,调解员决定上门开展调解工作。
丁久祥和沈秋详细了解了双方情况,耐心倾听了两位老人的诉求,之后,他们针对这起离婚纠纷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劝解和疏导。最终,李某和赵某某就解除婚姻关系及财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一致。
据统计,2021年,扬州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9054件,同比增长2.97%,调解成功15609件,调解成功率达53.72%,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明显。
跨域立案——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吕某驾驶的机动车与明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明某车上搭载的亲属张某抢救无效死亡。因多次协商未达成一致,明某准备起诉吕某及保险公司。但吕某是上海人,其车辆投保公司也在上海,如果要去上海的法院立案,免不了来回奔波,这可让工作忙碌的明某有点犯愁。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明某来到了高邮市人民法院。高邮法院工作人员对明某的诉讼材料进行了审查,并告知其缺乏的材料类型。材料补充完整后,立案庭工作人员引导明某进行跨域立案,并积极联系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审查立案材料。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便收到了虹口区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以及诉讼费交纳账号,并将其转交给了明某。
2019年开始,扬州两级法院推行跨域立案。2021年,扬州法院跨域立案287件、审查网上立案申请24990件,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逐渐被更多当事人接受和使用。
此外,扬州多家法院还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全域诉服”窗口,实现立案登记、信息查询、受理保全、鉴定申请等诉讼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得到更为广泛的覆盖范围。
乡间庭审——
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江都区人民法院现在开庭!”
随着法槌落下,一场乡间庭审拉开帷幕。
与以往的庭审不同,这次庭审的法庭设在江都区丁伙镇某村村部。该村村委会变身为临时审判庭,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支部书记应邀和当地村民一起旁听。
这是一起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原告和被告系堂兄弟关系,被告一方已近80岁,双方就讼争土地由谁耕种各执一词,矛盾非常激烈。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找出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江都区法院法官陈芳、胡买梅在庭审前深入田间地头,对涉案承包地实地调查,多次联合镇政府、村委会梳理事实,对当事人释法明理。经过不懈努力,双方矛盾有所缓解,同意在法庭主持下进行调解。
考虑到近年来辖区涉土地纠纷案件持续增长,且当事人年事已高,承办法官决定上门开庭。
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搬到村居民舍,面对面通过接地气的审判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以案释法,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这是扬州两级法院一直在努力做的一项工作。
据了解,扬州法院积极推广在乡镇、村(社区)设立审务工作站、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等,构建以诉讼服务中心为龙头、人民法庭为支撑、审务工作站为网点的矛盾化解网络。全市7家基层法院已设立80个审务工作站,2021年化解矛盾纠纷127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