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作为我国现代流通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从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大循环的高度,从贯通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现代流通全链条的广度,架构了新发展阶段现代流通体系的“四梁八柱”,集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操作性于一体,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上升到战略性高度,确立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基础性地位。《规划》指出,流通效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发挥其在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确立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将现代流通体系从经济运行视角拓展到全链条广度,形成了“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现代流通发展架构。现代流通体系既包括商贸、交通、物流等传统小流通,也包括金融、征信、通信等支撑资金、信息流动的现代大流通,是涵盖统一大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在内的复杂经济运行系统。面向现代流通体系运行全链条。其中,“一市场”是深化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两体系”是现代流通的核心组成,即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支撑”分别是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提高金融对现代流通的保障能力和提升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
牢牢把握住现代化、网络化和市场化发展趋势,指明了新时期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是流通体系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提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提升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网络化是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形态,《规划》提出,布局建设一批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若干骨干流通走廊,加快形成“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组成的现代流通网络。市场化是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活力源泉,《规划》提出,发展有序高效的现代流通市场和培育优质创新的现代流通企业,更好发挥企业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各部门承担的任务交错复杂。“十四五”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时期,从落地实施角度,确保《规划》目标与任务落实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党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领作用,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政治保障。其次,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海、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跨学科、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再次,各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全国上下一盘棋。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必将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创新,全面形成我国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