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青年让城市更有活力。”前不久,一份“一分钟聊‘青年理想城市’互动微调查”在朋友圈传播。发布不到2周,就有9万多网友填写问卷。这份调查,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网络互动微调查之一。
“做这个调查的初衷就是想通过青年的互动,以微调查的形式,使青年真正参与到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青春智慧,更好地使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在城市落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负责人郭元凯介绍。
系列调查前两期主题聚焦青年最想在哪些城市生活、青年理想中的城市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调查不光有与青年关系最密切的问题设置,更重要的是,青年的投票有可能就决定了下一期的调查主题和题目。在郭元凯看来,这样的互动性和连续性调查问卷,让它具有追更性,也能够更多吸引青年参与其中。
在基础问答之外,调查还开设了我与“青年理想城市”的故事板块,让青年分享自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期盼解决的问题和真正感受到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温度。
调查显示,排在青年理想城市特点前三的是青年环境、青年文化氛围以及青年就业创业的便利性。
实际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出台以来,一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主动在党代会报告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城市、青年创新城市的设想。
共青团在这一时刻抢抓时代机遇,从县级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城市两个角度,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在基层纵深实施。目前,77个县区开展规划实施县级试点,深圳、成都、洛阳、苏州、保定等87个地级以上城市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地方纵深实施规划形成“星火燎原”态势,青年优先发展理念逐步得到普及。
推动规划实施、促进新时代青年发展,必须依靠专业、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更加全面动态地掌握青年发展状况,团中央和国家统计局牵头、19个部门参与成立规划统计监测组,收集2016年至2020年的青年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形成2份统计监测年度报告,建立《中国青年发展统计年鉴》出版机制。
同时,团中央注重加强规划实施智库建设,组建规划专家委员会,增加国家智库和部属研究机构的专家比例,提升参谋智库的政策性。连续出版4册青年发展蓝皮书,连续3年发布“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拓宽学术界参与规划研究的渠道。
去年12月,中国首次发布国际青年发展指数,基于各国青年普遍关注的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权益保护等领域,选取85个国家进行测算,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呈现各国青年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和存在问题,为各国青年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在这一国际青年发展指数中,中国综合排名第23位,这远高于中国在全世界的人均GDP排名。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青年的发展不只单纯和GDP有关,更多的是跟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就业、社会参与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在直播间表示,像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虽然人均GDP比中国高,但青年发展指数整体上排名还在中国之后,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中,规划的落地实施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些成果还远不够。未来青年发展型城市怎么建?岳伟希望,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一分子,广大青年能够更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多发挥建设者的作用。
系列微调查,给了青年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让青年能够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画像。在岳伟看来,研究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或者说青年理想城市,不是政策制定者在办公室里琢磨出来的,也不是专家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青年用自己的积木,搭建自己向往的理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