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扎根于湘西南的侗乡大地上。多年来,该院坚持传承“通道转兵”红色基因,把法治种子撒进孕育侗乡儿女的土壤里,尽心尽力创造实实在在的司法“果实”,收获了人民群众沉甸甸的信任和口碑。
日前,该院成为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的省内唯一一家基层人民法院。
特色司法,“暖”字当先
通道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侗族人口占77.9%。通道法院融合少数民族优秀元素开设的“双语法庭”“鼓楼巡回审判”一直为少数民族群众所津津乐道。
在通道县坪坦河与马龙河交汇处,一座鼓楼拔地而起,时常有侗族群众前来这里赏景歇息。半年前,通道法院在这里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原、被告双方久居侗寨,因盖房引发纠纷。该院党组成员吴明鹏运用侗语耐心讲解政策法规,用心宣讲公序良俗,最终让双方放下思想包袱,握手言和。
“作为一名‘双语法官’,讲侗语是拉近群众距离、做通群众工作的最好方式,而且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侗乡人民进行普法宣传,将法律讲到他们心坎上。”吴明鹏说。
立足根本,才能打造特色。近年来,该院巧妙地将“鼓楼”“侗款”“寨佬”等少数民族元素引入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彰显侗乡法院应有的为民温度和情怀。2019年至2021年,该院利用“双语法庭”审理案件90余件,开展“鼓楼巡回审判”案件60余件,举办“鼓楼法律讲习所”30余期。
诉讼服务,“便”字为要
2021年3月,通道法院仅用时10天便执结了一桩跨域立案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徐某亲自将一块写有“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的牌匾送到法官陆虹手中。
徐某与江西某工程公司的工程款纠纷由来已久。以前,登记立案需要往管辖法院跑。而这次,徐某在了解到“一站式”跨域立案服务信息后,就近前往邵阳市双清区人民法院提交了申请强制执行的材料,并在管辖法院——通道法院成功立案。
科技赋能,破解诉讼服务“梗阻”。2019年以来,通道法院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诉讼服务转型升级。三年来,该院运用“湖南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网上立案373件,跨域立案26件,利用“云上法庭”、远程提讯系统网上开庭46次、调解31次,有效破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立案、开庭难题,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诉讼便利。
兑现权益,“实”字托底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对于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来说,这些钱也许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来,韩某租赁原告挖土机作业,并承诺支付租赁费用及司机工资,但迟迟未予支付农民工工资。执行立案后,案件承办法官吴石登急当事人之所急,第一时间对韩某的财产进行查封。之后,吴石登又耐心细致地跟韩某沟通,通过多次协调,悉心调解,最终韩某支付了拖欠的劳务工资8.43万元。
“针对涉农民工工资等涉民生案件执行时,我们始终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兑付,绝不让农民工的血汗钱‘打水漂’。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劳动报酬,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该院立案庭庭长魏维志表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通道法院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近三年来共为农民工追讨薪资49.8万元,依法缓、减、免诉讼费91.8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38.4万元。
履职为民,“效”字为重
红色,是通道这块热土上最鲜亮的底色。从“通道转兵”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养分,是通道法院走好新时代司法为民赶考路的不竭动力。
赓续基因砥砺前行,心系群众服务大局。近年来,通道法院在履职尽责中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实见效。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该院党员干警写下“请战书”,自愿冲锋到最艰苦最困难任务最重的防控一线;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审结涉黑恶案件10件35人,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活动中,审结电信网络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68件,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在脱贫攻坚战中,8名工作队员下沉驻点,先后为帮扶村协调解决产业项目建设资金200余万元,结对帮扶的4个行政村213户926人全部如期脱贫出列;在普法宣讲中,三年来深入全县11个乡镇、15所学校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受众达14000余人。
山高路远初心不变,司法为民使命必达。“我们要保持朴素的为民情怀,用法治守护侗乡热土,呵护人民希望。”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家红言辞恳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