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伍平尧 钟丽君)12月30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2021年辖区两级法院依法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成果。
自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以来,重庆五中院辖区两级法院积极履行司法职能,坚持依法严惩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和主犯,突出打击重点;依法惩处参与关联犯罪活动的人员,切断利益输送或勾连链条;加大赃款赃物追缴力度,竭力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全力保障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共计受理诈骗罪及关联犯罪案件902件,审结576件,对1058名被告人判处相应刑罚,合计追赃挽损811万余元。其中对核心罪名电信网络诈骗罪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60人,重刑适用率17.09%,共计判处罚金4204.1万元。
重庆五中院经过对审理的诈骗罪及关联犯罪案件调查研究发现,诈骗手法翻新快,打击难度大。犯罪分子有意识地根据民众需求设置相应陷阱,利用QQ、微信等传播面广的电信、网络平台及抖音、探探、陌陌等受年轻人追捧的社交软件,短时间大范围发布虚假信息;利用便捷的网银支付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诈骗行为,打击难度大。手法上已从中奖抽奖、冒充亲友要求汇款、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简单方式,发展到二元期权投资、解锁外资银行沉淀资金、以婚恋交友为幌子和利用网络游戏、网络赌博设置专属诈骗链接等迷惑性更强的方式。同时,核心诈骗犯罪与信用卡犯罪、关联犯罪利益勾连,形成了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此外,诈骗犯罪集团总部往往设于境外,套路环环相扣。
重庆五中院还经分析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犯罪高发,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电信网络诈骗成本低、“利润”高,诈骗手法易复制、仿效,诈骗平台所使用的网络技术门槛不高,犯罪分子容易招募人员提供技术支撑;个人信息监管和保护不到位,社会管理层面存在漏洞,私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部分被害人防骗意识不强、贪图小利或者妄想快速致富的心理,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对网络虚拟空间、社交软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不到位,对可疑账号发布的虚假信息、链接以及可疑资金往来未及时予以监控、提醒、封堵、删除,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对此,重庆五中院提醒公众,警惕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注意提高防骗意识:诈骗犯罪分子善于利用他人心理,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房产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各类理财账户信息;及时关注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媒体平台曝光的诈骗犯罪手段以及发布的防骗技巧,避免上当受骗;切勿轻信各类网络荐股投资信息,凡涉及资金账户安全的信息,多向自己的亲友、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核实真实性。进行股票、证券交易,要到国家正规投资平台开户交易,确保资金安全;要具有反抗意识,一旦发现受骗,要及时报警,敢于揭发犯罪行为,尽量保全已有证据以利于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追赃挽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