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日前披露,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已累计向受水区调水超441亿立方米,生态补水超7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7900余万人。
长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7年间,长江委统筹防洪、供水、生态等需求,精心开展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水量科学调度。通过精确精准实施水量调度管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受益人口连年攀升,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特别是今年以来,长江委面对今秋汉江罕见汛情,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科学精细调度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上中游控制性水库群,坚决守好汉江防洪安全底线,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陶岔渠首2020—2021年度供水量达90.54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丹江口水库于10月10日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0米,成功取得2021年汉江防秋汛和蓄水“双胜利”。
长江委全力做好中线水源工程供水运行保障为充分发挥中线工程综合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通水7年间,北方受水区的供水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等沿线城市,“南水”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并逐步扩大至城市郊区及部分农村地区。7年间,北方受水区城市用水水质明显改善,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同时也推动受水区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有力助推当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转型。
为加快改善受水区河湖水生态环境,自2017年实施生态补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生态补水超70亿立方米,沿线城市河湖、湿地水面面积明显扩大,河湖水质明显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逐步提高了地下水资源储备,有力保障了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