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双碳”文章成山东国资国企发展共识
2020年9月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让包括企业在内的中国各界走上了践行“双碳”目标之路。连日来,记者走访山东多家省属国企发现,做好“双碳”文章成为企业发展普遍共识。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受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省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偏高、电力消费中煤电比重偏高的“两高”问题突出,近年来通过“外电入鲁”,发展清洁绿色能源,压减煤炭产能等方式,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宝才看来,未来10至15年,中国传统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双碳”目标应稳中求进。自去年新组建以来,他所在的这家肩负着带动山东经济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使命的企业,已展开了发布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成立中国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动作。
“能源保障是能源企业的第一核心。”张宝才直言,对该集团来说,发展好传统煤炭是主业,这个发展不是做多而是做强,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化开采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科技投入上逐渐向新能源倾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研发新能源储能技术。
清洁能源产业是水发集团四大业务板块之一,产业规模居山东首位,资产规模670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该集团拥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800万千瓦,拟开发风光发电项目超2000万千瓦。水发集团董事长王振钦表示,集团将充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平台资源,围绕五大新能源领域,探索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与区域能源规划融合发展;根据山东能源结构优化目标,积极布局省内外市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铅消费国,2020年铅产量644万吨,但再生铅产量不足50%,“低碳”和“循环经济”成再生铅产业发展重要导向。王振钦透露,该集团现实际控制的含铅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总设计能力已达130万吨/年,涉及再生铅产能约80万吨/年,全部投产后将占中国再生铅产量的1/4以上。
全线旧桥梁板再利用率66%,节约近10亿元资金;沥青铣刨回收率100%,路面再生利用率超70%;推广利用新材料;沿线设置光伏发电、新能源充电、污水处理设施……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周勇以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项目为例向记者介绍了高速的绿色建造理念,并表示将进一步研发推行基于数字化的绿色建造关键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高速。
在华鲁集团董事长樊军看来,旗下的华鲁恒升在煤化工领域经营50余年,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煤气化领跑者,将成为“双碳”政策的受益者。樊军称,“双碳”战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添“利好”。碳酸二甲酯(DMC)是新能源电池电解液主要成分,华鲁恒升30万吨/年增产提质系列技改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今年10月投产并稳定产出电池级产品,占中国60%市场份额。“未来将继续开发新能源材料,完善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今年6月,山东港口在中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总结推广绿色低碳港口成功经验。坚持科技赋能,集团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和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以及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山东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表示,该集团将坚持多维综合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低碳+绿色”清洁用能体系,围绕“能源消费低碳化、运输方式绿色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智慧化”,加快建设全球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港口。
2008年,潍柴动力开始布局并大力发展新能源,10余年间累计投资40亿元,力争2030年新能源业务引领全球。牵手外来伙伴、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潍柴动力将进一步向燃料电池产业进行纵向延伸,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凤文告诉记者,当前,该公司形成了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为核心的三大技术路线产业布局。
今年4月,“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山东启动。潍柴动力作为该工程的重点参与单位,将牵头联合多个企业,构建“制-储-运-加-用”一体化氢能供给体系。围绕高速、港口、园区、社区等多种应用场景,拓展氢能应用范围,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和家庭用能等终端领域应用。
2035年,山东要实现煤电发电量,省外来电电量和省内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比重均达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