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手拉小手” 实乃弄虚作假
2021-10-28 13:57:47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静子
 

  2015年,初中生刘某阳因发明便携式雾霾检测装置获多项奖;2018年,就读重点高中的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奖。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曝数次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升学。刘某阳的任课老师回应称,这种情况属于“大手拉小手”。

  联系此前被曝光的类似事件:武汉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夺奖引争议,当地科协经核实作出“一致认可相关科技创新成果作品”的决定;云南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国家级奖项引关注,父亲发文承认“过度参与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究竟自身是“神童”还是幕后存在“神助攻”,针对合肥中学生频繁与中科院的成果“撞同款”现象,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疑云渐次加深。

  广泛质疑的背后,是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呼唤。我们固然希望“神童”多多益善,但我们同样渴望“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如果宝贵的奖项靠“拼爹”获得,重要的竞赛化身升学的“跳板”,何谈教育机会均等、优质资源普惠?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既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应真实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竞赛的一大功效是激发参与者创新热情、求知欲望。若参赛成果确实存在“注水”问题、弄虚作假者“荣登”奖励名单,那对于踏实搞研究、一心求突破的众多参赛者来说,岂不是莫大的伤害与侮辱?给造假者打开一扇窗,就意味着给求真者关闭一扇门。科研创新的底色是奋斗,动力是可见可感的成果与回报。一旦人们的科研创新积极性遭遇不公平的对待,再次点燃求知之光将面临诸多困难。

  研究成果不容造假是底线,更深刻体现着科研者的良心。弘扬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是重要修养,理应常怀常思、身体力行。如果说逐梦高精尖是目标,那么其实现必须扎根求真务实的厚土。我们不排斥成人指导中小学生的课题研究,但我们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参与甚至全盘接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好引路人才是对未成年人最好的关爱。

  孩子的成长固然需要大手拉小手的陪伴,但这不是科研成果屡屡雷同的理由。目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已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希望权威公正的结果能够解民之问、纾民之困,给沸腾的舆论降降温。更希望有关机构能够以此为契机,用心用情守护好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科技创新生态、学术生态,莫让批量制造的“神童”再次粉墨登场。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