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应宜早解决
2021-10-25 15:51:44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今年国庆假期,新能源车长途出行难的问题再度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称,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服务区给车充电花费了5个多小时,使得原本8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耗费了16个小时。

  以电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当前,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9.2%。随着新能源车在国内保有量逐年上涨,每逢节假日,总有新能源车长途出行难的新闻见诸媒体。

  新能源车出行难,根源在于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桩布局。各种各样的新能源车广告,都宣称其车型电池续航里程达到了300-700公里,但现实中,鲜有新能源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能比肩燃油车。尤其是在冬季,新能源车电池续航“缩水”问题近乎无解。

  可以预见的是,受限于现有电池技术,短期内,将难有突破性的动力电池技术能够投入商业量产,应用于新能源车动力供给。也因此,每每人们争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优缺点,总愿意给纯电新能源车贴上“城市代步工具”的标签。

  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国内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达到142.92万千瓦时,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与之相关的是,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不足、利用率不平均、维护不得当、接口标准不一等问题。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既然短期无法在电池技术上实现革命性进步,那就应该在充电桩布局和充电技术上做好市场服务和公共服务。

  保障民众公路出行,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国内已实现了加油站的全面覆盖,但充电站建设仍然匹配不上。虽然充电桩基础建设,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但实际成效显然仍未满足民众所需。就此而言,加大路网充电桩建设数量迫在眉睫。

  建设更多数量的充电桩,只是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的第一步。如何通过精细管理和精心维护,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国标制定,让充电桩兼容各品牌新能源车快充协议……这些也都是公共服务层面所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市场服务也不可或缺。短时间内,国内高速路网实现充电桩全覆盖并不现实。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在节假日等重点时间,提供移动充电桩等设施,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充。这显然能够有效缩短出行高峰期新能源车充电的等候时间。

  新能源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做好了新能源车的充电服务,也就会大大增强民众对新能源车的消费信心。新能源车已是发展趋势,就不能让其囿于城市代步。唯有让新能源车使用体验与燃油车一致,其完全替代燃油车的那天才会真正到来。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