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
2021-09-30 14:44:49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谢伟锋
 

  偶像是一个社会的选择,代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方向。对于青少年而言,偶像自带着“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的潜意识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表达多变的当下,对于“偶像”的定义也越发模糊起来。

  引领风气之先,镜头一定要对准走在时代前列的人。9月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扎根黑土地,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艰难探索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刘永坦院士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热烈反响。“时代楷模、薪火相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越需要激发主流价值的力量。刘永坦院士在青少年群体中圈粉无数,也让我们对“偶像”一词有了重新的思考。

  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会有可期的未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正是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敢为人先、架构未来,才使我们这个国家有了世界领先、匹敌强国的卓越成就。完成“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钱学森,把目光投向外太空的南仁东,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魅力的屠呦呦,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孙家栋……回溯中国“当惊世界殊”的发展长卷,正是一代代科学家在高精尖领域撑起了大国脊梁,激励引领着无数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些科学家所闪耀的光芒,照亮了国家筑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能称之为“偶像”,必然是有“光环”的。很多科学家确实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格局与胸襟,但国之栋梁之所以成为时代偶像,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基于此,把当代科学家的个人魅力融入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是应有之义。

  长期以来,“偶像”起势于娱乐化的浪潮并席卷荧屏,从这里“溯流而上”,不啻于一种“正本清源”。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就让科学家成为荧屏主角,对青年人心中的“偶像”进行重新定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用浪漫的方式解释“引力波”的概念,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首席科学家周慧讲述“海洋人”的蓝色情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和青年一起讨论科学精神,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总设计师梁建英展现中国高铁铺就的幸福道路、“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对“创新”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围绕时下年轻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演讲和互动,让科学家成为观众期待的“顶流”。这样的生动局面,不仅是主流媒体对科学的致敬态度,更见于整个社会对偶像的正确认知。

  在一次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作主题发言并特别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去年高考填写志愿时,湖南考生钟芳蓉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钟芳蓉表示自己是受到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专家樊锦诗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因此选择了考古专业。

  “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在科研领域,有无数的人是因为偶像的带领,最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从国家到地方,从课堂到社会,对科学家的推崇都在提升,这种浓厚氛围对于青少年的“偶像观”形成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当一颗崇尚科学家的种子被埋在心田,经过了拔穗成长之后,我们定能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矗立在时代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