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扬州按下经济社会生活的“减速键”,其发生早、发现较晚,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疫情下,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深入隔离点、指挥部、检测点和乡镇社区,累计出动780余人次,全面铺开抗疫志愿服务,以非常之力战非常之疫。
紧急备战 织密抗疫“防护网”
7月28日以来,扬州经开区法院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紧急工作会议,党组书记、院长纪晓东坚持一线指挥、一线督导、一线落实,担起抗疫志愿服务和院内机关防疫的双重任务,提出强化领导责任、提高防护等级、升级后勤保障、重视健康监测等相关工作意见。扬子津街道是扬州经开区法院的联系点。在深入隔离点、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点和封闭社区等志愿服务工作中,纪晓东等院领导与街道办事处书记马春芳、主任薛余保分工协调,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为引导干警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扬州经开区法院当即组织所有参加疫情防控人员认真学习《志愿者工作指南》、防疫知识等,及时为志愿者购置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资。办公室主任马富荣制定志愿服务“日计划”、推出“换班表”、送出“爱心餐”、亮出“责任区”,各部门负责人带队赶往各社区、检测点,居家隔离人员“隔离不息工”在所属小区做志愿者。志愿者迅速凝聚起同心战“疫”强大合力。
9个核酸检测点、6个酒店隔离点、1个学院隔离点、8家保工企业社会面管控以及志愿服务各街道封控封闭小区、村落。扬州经开区法院5名派驻抗疫志愿者服从安排,7月底全部到岗,24小时在岗,担起部分片区管控督查职责,做好督查指导、人员管理、数据统计、突发事件处理、统筹协调、后勤服务等服务工作,其中6个酒店隔离点共计接收被隔离人员近500人。
多线发力 架起防护“暖心桥”
“一定要多保重身体,还有很多人需要你们!”宝带小区29栋楼梯口,王阿姨为法院志愿者送来冰镇饮料,感谢志愿者帮助照顾自家6个月大的婴儿。
8月初,扬州疫情高峰期,扬州经开区法院第二批志愿者火速报名、当天报到。在高风险地区宝带新村,18名志愿者成立抗疫志愿队临时党支部。他们挨家挨户上门进行信息登记、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核酸检测、向居民普及防疫知识,鼓励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发放生活必要物资、清扫楼栋,哪一户独居老人和婴儿需要特别关照,哪一户行动不便人员需要上门服务都了然于胸。他们用脚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抗疫一线。
“我的身份证没有带。”“我是老年人,不会扫码。”在扬州市施桥镇检测点,志愿者帮助做好信息录入,同时,一张张“画勾”表格是志愿者的“标配”。扬州经开区法院志愿者用各自的方式统计住户信息,在核酸检测时一边核对一边筛查是否存在漏检人员,确保做到片区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十轮核酸检测以来,院领导分别带队,赶赴施桥镇三个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负责秩序维稳、协助检测、信息采集等工作,每日连续工作11个小时、检测当天共计录入2.3万余人,他们将专业、敬业、汗水和热忱书写在“疫”线登记名册上。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施桥镇率先降为扬州经开区内首个低风险地区。
扬州经开区法院“码字”志愿者们在隔离点协助登记、更新隔离人员信息,做好隔离人员的保障工作。随着密接和次密接人数的不断攀升,隔离点工作量持续增加,“我们什么时候隔离结束”“我头晕有没有药”“隔壁小孩一直在吵”,几百人的不同诉求接连不断、联系电话从未停歇、手中数据立即上报,志愿者们仍然抽空将每个人的诉求登记在册、及时处理,让隔离人员得到及时、妥当和放心的安置。
星火燎原 掀起守卫“先锋潮”
疫情高发以来,默默忍受病痛在岗位上一站就是8个小时的“守门员”;检测点一遍遍耐心解释政策的“保卫者”;隔离点每日巡查检测的“护航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夫妻档”;肩扛手提为隔离群众运送物资的“搬运工”,最急、难、险、重的地方都有法院人的身影。
一个人就是一座堡垒。
在宝带新村小区,有去确诊病例家中集中消杀的“男团”,有果断爬梯关掉煤气消除隐患的“飞人干警”曹胜,有手持喇叭喊声中气十足的“大嗓门”法警佟廷礼,有夫妻抗疫“火线入党”的执行法官石立。他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时刻为最需要的人奔走、操心。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有能力就挺身而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巾帼志愿者中,有独自一人爬楼运送物资的少年和家事综合审判庭庭长毕维明,有长期奋战在一线导致体力不支的民庭庭长梁星菊,有上门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做信息采集的家事法官王睿冰。英雄,不分年龄,更不分性别,扬州经开区法院巾帼志愿者,用精神和行动鼓舞着他人,风雨兼程、不舍昼夜。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经过艰苦努力,8月15日,扬州新增确诊病例已降至个位数,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烈火见真金、疾风知劲草,为争取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歼灭战,让扬州早日恢复生机与活力,让这个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法院人不断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