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信力与安全感源自何处
2021-06-18 14:10:45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晁星
 

  中国人为何自信?为何这么信任自己的国家?这些问题让很多西方学者苦思难解,对于生活在这片大地的中国民众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几十年来,几代中国人见证了国家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变迁,面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瓶颈关隘、外部压力、极端灾害,这个国家、这个政府、这个执政党的应对始终坚强有力。让国人对党的领导更加笃定,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笃信。

  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重要论坛之一,慕尼黑安全会议日前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数。对这份常规操作,不少媒体敏锐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国民众对于公共卫生、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保护主义等全球性风险的感知程度,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慕尼黑安全报告》分析认为,“不安全感超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实力信任的体现,“中国民众坚信,国家已经做好了应对风险的准备。”

  来自西方的类似统计,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中国人的安全感之高、对国家信任度之高、对未来发展信心之足,每每引发国际舆论解读。而除了统计数据之外,还有很多生动具象的例子。比如,今年年初,面对BBC记者“觉得疫情之后中国恢复得如何”的提问,北京几位小店店主朗朗笑言:“中国就是这么有活力”“反正比你们国家强多了”,网友纷纷评价“太耿直”“太提气”。事实上,近年来,国际形势纷繁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不断,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二战以来最大的全球性危机,而中国一直处于“开顶风船”的状态,各方面遭遇的攻击抹黑围堵打压从未止息。在这样的现实场景中,中国人的自信力与安全感不降反升,精神面貌愈发昂扬,确实值得思考。

  中国人为何自信?为何这么信任自己的国家?如果说这些问题让很多西方学者苦思难解,那么对于生活在这片大地的中国民众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几十年来,几代中国人见证了国家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变迁,也切切实实分享着发展红利,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不断压实着这份信任。更关键的是,面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瓶颈关隘、外部压力、极端灾害,这个国家、这个政府、这个执政党的应对始终坚强有力。时空激荡中不断被验证的正确抉择,无不让国人对党的领导更加笃定,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笃信。

  自信力与安全感,映照着“民心向上”的支持信任,也来源于“人民至上”的价值抉择。“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抗击疫情“不惜一切代价”,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正是这样的价值排序,让无数人安心,更充满信心,因为大家笃信:哪怕雨大风急,“但国家总会不遗余力地拉你一把”。而反观西方一些国家,选举政治“轮流坐庄”,承诺山响兑现寥寥,大小建设来回扯皮,内外政策几年一废……在风险来袭之时,政客们想到的也不会是普通人的安危。见多了、受够了,西方民众对风险的感知自然很高,对政府的信任自然很低。

  善治与信任,是国与民的良性互动,也是民众之间同舟共济的同频共振。集体主义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国家稳定强大、初心不改,国民就有坚强后盾;国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国家就能稳步向前。相较于一些国家民众的各行其是、“自由第一”,在大事面前,在关键时刻,中国人总能同心同向拧成一股绳,实现组织力的最大化,“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在战疫初期“迅速形成抗击疫情的‘集体意愿’”,在疫苗接种阶段跑出“5天接种1亿剂次”的“中国速度”,原因都在于此。

  自信自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向前、赢得竞争的动力源。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蝲蝲蛄叫得再欢,但中国人照样有定力、有信心“种好自己的庄稼”,以正确的标尺审视自己,按照既定节奏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这正是国民心态日益成熟的表现。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昨天,“神箭”一飞冲天,“神舟”闪耀太空,网友纷纷送上祝福:“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也是这个时代的潮涌。自信从容,戒骄戒躁,我们就一定会在奋斗征程中成就更好的中国。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