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牵动人心。
“十三五”时期,一张越织越密、越织越暖的住房保障网,让全体人民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大步迈进,“租、售、改、补”等多层次立体化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
人民网财经梳理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近三年来在住房方面着墨最多的一次。除重申“房住不炒”之外,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关键词从字里行间透露着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
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楼市政策连贯性强,“房住不炒”依然是行业不变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另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做出的部署,是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紧扣市场新变化的又一重要举措。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租赁成破题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这一表述,是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之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大城市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十四五’期间能否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更是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核心。”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李国平认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住房供给水平。“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要提高到65%,意味着有新增城镇人口超过5000万人,考虑到今后承载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是大城市,因此大城市的住房需求会有很大提升。”
二是要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要努力实现租房者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同等权益,并推出更多创新性的政策。”李国平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向人民网财经表示,解决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使之与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二是持续增大商品住房供应,同时抑制投资性需求,缓解供求矛盾;三是大力发展高品质、有保障的租赁住房,使租房安心宜居、购房无利可图。
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将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也成为了新的亮点,备受关注。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年轻人大量涌入。但大城市住房因较高的购买和持有成本,一般租金较高,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难以承受。”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指出,青年住房困难若不能很好缓解,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因此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是补齐租赁短板的关键举措。”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也秉持了相同的观点,“完善长租房政策,需要不断健全租赁行业的法规与政策体系,从租赁双边、经营机构等方面不断推动行业监管的制度化,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租赁市场,推动租客从‘被动租赁’到‘主动租赁’转变。”
事实上,一线城市出台的政策也将着眼点落在了长租房、租赁房等方面。
北京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不少于300公顷商品房供地,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努力解决好住房突出问题;
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租赁房建设,形成供应5.3万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大力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擘画新蓝图让更多人圆梦“安居宜居”
着眼于远景目标,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大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有力促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目标的达成。
实际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明确指出,政府投资要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在此背景下,如何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租赁住房发展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建厅厅长王玉志认为,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从租赁住房供应、租赁主体管理、租赁权益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在小区适老化改造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欧宗荣认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完善扶持政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各地既有居住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动老年人居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也表示,要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将长租房发展、老旧小区改造、金融风险管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那么,“十四五”期间,居民的住房模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许小乐分析称:一是从单一供给主体到多元化,并积极盘活利用存量住宅资源;二是从以购为主到租购并举,除商品房之外,未来的住房供应还有其他类型的住房,如政策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促进消费者从单一买房到租购并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都是每一个中国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体现。展望“十四五”,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不断被擦亮,新时代的民生答卷必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