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乡村振兴五问
——从全国两会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3-09 09:20:03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于文静 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农民将面对哪些新课题,呈现哪些新变化?

  脱贫之后怎么干?

  当前,我国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广受关注。

  2月20日,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苗族女孩王代玉(左)与母亲杨文梅在自家新房前展示易地扶贫搬迁前后的对比照片。近年来,化屋村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村里迎来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一些地区虽然已经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要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说,要变“人找救助”为“救助找人”。

  产业是根本。“这几年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市场还不强。要发展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发展质量。”甘肃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代表说,今年他们将开发预包装食品,夯实产业基础。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是‘硬骨头’,今后对口支援要更精准,分层分级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大病救助、社会互助等。”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代表说。

  粮食安全怎么保?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共鸣。

  种子和耕地,是两个关键。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一艘渔船驶过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海上养殖区(2020年8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的基础上,有序发展网箱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特色海洋经济。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行动方案,力求10年左右时间实现重大突破。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将建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尽可能突破,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彻底改善种业发展环境。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稳产高产关键。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都是利长远的举措。”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委员说,面积、产量要年年抓,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落实。

  乡村产业怎么兴?

  从大路货到新奇特,从“路边卖”到“网上卖”,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乡村产业日渐红火。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既要注重产品“调优”,也要生产方式“调绿”。

  3月1日,工人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灵粮农场的大棚内驾驶旋耕机进行翻耕。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都是重要抓手。”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武献华委员说。

  3月5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阎里村农民操作农业机械在麦田喷洒农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要多措并举推广以‘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的生态种植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内,面粉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在码放包装好的面粉(2020年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采收、存储、保鲜、运输是农业产业‘老大难’,每年因采收不当、冷链物流不发达造成的损耗巨大。”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建议,加快发展数字化仓库和冷链物流,完善标准和法规,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现代化。

  农村环境怎么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这是2月27日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拍摄的鲜花盛开的脐橙园。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因地制宜,在脐橙园里种植桃树、李树等果树。此举既保护了三峡库区的水土,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也使峡江两岸乡村美丽如画。 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好卫生厕所,加快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都是农民期待解决的问题。”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代表说。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建的,要尊重农民的意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缩小版的城市。”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代表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关键是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两手抓”。

  这是1月8日在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拍摄的盘山公路(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秭归县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极大方便了山区群众出行。 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目前到村的设施有一定基础,堵点主要在进村入户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说,下一步要将水电路气讯等公共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通组路和村内主干道硬化,加强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深山中,工人在调节一处入户线路的松紧度(2019年11月23日摄)。为了解决供电难题,新疆加大投入,实施光伏供电村电网延伸工程,惠及偏远村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基层干部负担繁重,数字化公共服务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王绍南代表说,软件方面,要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养老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城乡之间怎么融?

  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陈萌山委员认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人才仍是瓶颈。”重庆市巫山县县委书记李春奎代表认为,既要做增量,吸引“新农人”,还要激活存量,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作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委员表示,围绕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划纲要草案都做出部署,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沙河村村民前往该村的惠农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2018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文婷 摄

  “金融服务不能缺位,要加快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适配政策与机制,提供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真正支持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说。(记者于文静、杨玉华、陈刚、徐扬、周闻韬、杨文)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