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2021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系列解读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一场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线解读工作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张仲鲁主持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贺小荣表示,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引作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法院工作的全过程。
民法典掀开人格权司法保护新篇章。贺小荣指出,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更加注重对自然人隐私、个人信息以及其他人格权的保护。通过一系列人格权保护案件的依法公正审理,让人身自由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程中,保护英烈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贺小荣介绍,人民法院保护英烈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严格实施法律、加强审判指导、发布典型案例等方面。
家庭暴力问题屡屡引发社会热议。贺小荣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视反家暴工作,2016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系统共发出791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有力维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下一步,将从两个方面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落实力度:一是依法减轻受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同时加大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力度。二是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力度。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行为,依法通过拘留、罚款等方式加大惩戒力度。
互联网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用工法律关系、外卖快递员权益保障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对于平台与从业者之间能否构成劳动关系,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工作频次、工作场所、报酬结算、劳动工具等,企业对劳动者的监督管理程度、惩戒措施等因素来综合认定。构成劳动关系的,应当依法保障这部分人的劳动者相关待遇。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在广泛调研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审理外卖快递等相关案件的司法解释。
如何让法官准确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对记者的提问,贺小荣回答道,一是要严格依法裁判。二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法官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来判断何为“善良风俗”、何为“好人”、何为“善举”。三是要公开裁判形成的理由,让当事人双方理解法院的裁判,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访谈现场分别连线了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法官彭丽颖、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武、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法官张海娟畅谈了办案体会。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秘书长王轶教授也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精彩点评。40余家媒体及网络平台参与访谈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