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诸暨的“矛调中心”。杨书培 摄
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习近平
2019年6月,微风带着一丝炎热,拂过伫立千年的滕王阁。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对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这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实现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手段一站式集约集成,努力让群众解决纠纷更加方便、让企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让实现公平正义更加高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国法院围绕“一站式”“多元化解”“集约化”等关键目标,创新丰富一站式建设内涵和形式,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十大诉讼服务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一站式建设总体框架基本建成。
喜看稻菽千重浪。案件从“立不立”到服务“好不好”,群众从“多次跑”到“一次不用跑”,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中国经验”愈发成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非诉挺前治源头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大格局
2020年的一天,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前聚集了几百名群众。由于自己花钱办了卡的健身馆突然宣布停业,不愿意吃哑巴亏的他们,纷纷要求法院帮忙讨个说法。
法官王鹤霏在调查完情况后,得知健身馆老板是个“90后”创业者,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了困难。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王鹤霏认为这起纠纷更适合诉前调解。
王鹤霏联合驻院人民调解员,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坐到一起,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晓之以法理、动之以利害。最终,在王鹤霏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潜在群体性事件就此化解。
这样的“非诉挺前”在各地法院时常上演,让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为了切实发挥社会治理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前移解纷关口,延伸服务触角,下沉力量资源,建立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链条,形成诉前多元联动解纷合力——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以全区13个街道和重点地区设立的工作站为依托,畅通解纷渠道,延伸司法触角,用细致的“绣花功”解纷繁的“纠纷结”;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打造跨域服务中心为契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凝聚解纷力量,提速“一网通办”;
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建立人民调解中心,并在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实现“社会调处纠纷在先,人民法院诉讼在后”;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人民法院建立“法官+村官”双助理机制,走出一条诉非对接的新路径;
……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诉源治理改革的滚滚洪流,在无数的基层生动实践中奔涌前行。在法院的热情和担当下,老百姓的心气儿更顺了,邻里之间的笑容更多了,社会关系也更和谐了……
转型升级少跑路
——让诉讼服务中心成为一站式解纷“门诊部”
如果矛盾纠纷走进了法院,又是怎样一番光景?请看——
宽敞整洁的大厅,分类明晰的办事窗口,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当事人用自助立案机打印诉状;
贴着温馨标语的调解室,焦虑的当事人坐立难安,法官端来一杯来自大厅便民服务点的咖啡,在微苦带甜的香味与耐心细致的答疑中,当事人的眉头逐渐舒展;
当事人在A地,案件管辖却在千里之外的B地,跨域立案让当事人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
几间低调的办公室里,上演着属于法院的“速度与激情”,那是立案时进行繁简分流的筛选工作;
……
有条不紊、全心全意、高效便捷。这一切,发生在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商事纠纷、知识产权、行政争议,一个个调解工作室入驻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繁简分流、速裁快审,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各级法院进一步实现调裁对接实质化、诉讼程序简捷化。
仅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北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用21.6%的法官审理了66.5%的一审民商事案件。
以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人民法院建设了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充分释放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1+1>2”的体系化效应。
截至2020年底,全国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和速裁快审结案945万余件,达到一审民商事案件的71.96%;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32.94%。
“总以为不跑上几趟,这案子就立不成,没承想,来都不用来,事情就能办妥。”2020年8月3日,在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前来补充诉讼材料的安立全直呼该院倾力打造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太方便了”。
“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这是老百姓的期待,也是人民法院的切实目标和实际行动。
多方联动“云解纷”
——基于平台打造中国特色在线解纷新模式
信息化时代,“指尖”调解你值得拥有。
以下场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点开手机“多元调解”小程序,注册实名账号,根据具体司法需求,选择需要的服务。从法律问题咨询到诉讼风险评估,从提交调解申请到根据案件类型在线选择调解员,都可以通过动动手指来完成;
打开网址http://tiaojie.court.gov.cn/,可以看到所在地区已受理的纠纷数量、已入驻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只要填写一定的纠纷信息,点击“提交纠纷”,就能享受到全流程一站式解纷服务。
这种“足不出户”式的解纷,得益于2018年2月28日上线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该平台集合法院的审判调解资源和全社会的纠纷化解资源,打通线下线上多种渠道,实现在线制作调解协议和在线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还可以在线申请立案——
对内,打通与中国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及国际商事调解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工作,加大与自建平台的系统对接和功能协调,实现了调解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
对外,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将各方调解力量引入平台,充分发挥平台集成效应。
在线解纷成效如何?截至2021年1月18日——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率达到100%。共约3.8万个调解组织、1.7万名调解员入驻平台,累计汇聚调解案件1426.20万件,调解成功率达65.65%。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委派调解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为更专业高效化解劳动争议开辟了新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完善和发展,一个汇聚合力的中国特色在线解纷新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数字时代巧赋能
——信息化智能化为诉讼服务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充分应用从一个侧面证明,优化完善的制度离不开科技的大力辅助。
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改革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智慧更是为了人民——
24小时自助法院、电子阅卷室、诉讼风险评估机、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等设备已成为大多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熟面孔”;
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跨越时空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习以为常;
全类型送达网上流转、三大运营商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活动通知、网上保全平台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
……
2019年6月,以信息化为支撑、大数据为基础的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上线,实现对四级法院74项诉讼服务工作全业务、全流程的统一调度、动态管理、视频巡查和自动评估。
全国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平均分从上线两个月的18.96分增长到78.72分,而这只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至此,与一站式建设工作相适应的一网式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全面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加快形成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2020年9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吹响了一站式建设新征程的号角。
弄潮儿向涛头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从单兵突进、重点突破,到整体提升、全面飞跃,必将迈向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史册上,留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