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院:让“几”字弯上更青几许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
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种生态资源齐聚一身的“几”字弯黄河河套地区,自古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优势。11月下旬,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一行来到河套平原的核心区——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范围内的大面积冲积平原,了解到当地在历经从森林到沙漠再到森林的更替后,看到百转千回奔流万年的黄河之水,愈发的生机勃勃。
丰林
2020年11月24日,黄河内蒙古段进入本年度凌汛期后第一天。乌拉特前旗东部,乌拉山林场,毗邻黄河北岸。
小庙沟护林队队长张永明对他守护的这片175.4万亩的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这里已经护林整整30年了,几乎走遍每一个角落。
“你看这个侧柏,一眼看去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但都是上百年的树龄。因为形态漂亮,有人把埋在地下的根部做成根雕,也有人将整棵树移栽至自家花园。可他们从没想过,一个树坑挖下去,就再也不会长出新苗了,山上没了树,水土都流失了,下面的黄河会直接受到影响。”张永明一边对记者介绍着,一边望向前来回访的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王荣。
2017年,王荣审理了一起盗伐乌拉山林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侧柏的案件。案件中有18个被告人,他们分别负责采伐、运输、收购,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盗伐模式。他们的盗伐行为当场就被护林员发现了,后交由森林公安处理,随后被判刑。案件很简单,但引起了王荣的思考。
“这些树一旦被盗伐,靠人工种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加大惩戒力度。在侧柏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后,盗伐侧柏行为的罪名从盗窃罪变更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只要盗伐两棵以上就可以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便这样,单单判决没有后续沟通,也很难达到警示效果最大化,所以我们就时不时到林场回访,从护林面临的实际困难给予法律上的帮助。”
“法院审理盗伐案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加上回访、普法,也是给我们普通护林员撑腰。以前一年发案至少也有百十余起,现在一年也就几起。”张永明说。
下游植树护林,上游更是责无旁贷。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同属巴彦淖尔市,但地理位置是黄河的上游,要减少泥沙入黄,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这里的法官同样肩负着司法助力绿色发展的重任。
磴口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利荣站在补隆淖镇新河村的林间小道上,为我们指着土埂两边从脚腕到参天几个不同高度层级的林地。
“你看那片参天的大树,才是它原本应有的样子。这些才到脚腕的,是刚刚复种的。我身为法官,亲自审理案件是职责所在;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督促当事人按期保质保量恢复林木,那真是发自肺腑的。”从磴口话转成普通话,张利荣一字一句地说。
张利荣审理的这起案件的当事人老吴,在磴口县注册了一个种苗场,2013年起租种了700余亩土地性质为经济林木的林地,开始投资栽种果树等经济林木。但是因为管理水平跟不上,单凭经济林木的栽种让老吴收入一直往下掉。于是他就想出了“妙招”,把经济林的林间距拉大,中间种上葵花、葫芦等经济作物增加收益。改变土地性质,一两年就尝到甜头,直到今年4月,检察院公诉至法院时,老吴非法占用农用地已经达到571亩。
张利荣接手案件,马上约检察院工作人员一道,赴现场勘验。树与树之间竟然达到11米的间距。事实让老吴低下了头,诚恳地承认了犯罪事实,并表示要认真悔罪,用实际行动恢复原貌。
被判缓刑的老吴,在法官的督促下,铲光了本不该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向日葵。宣判到现在半年了,他已经恢复了170余亩林地。
新河村的妇女主任卢玲说道:“我们作为本村的村民,当时看到他种的经济作物感觉比原来的植被还要好,还觉得把地租给他值了。要不是有这起案件的宣判,我们还把当年努力开垦荒地当作对的事在做。现在村里抓普法宣传,党员带头,必须让大家都明白,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根。生态环境是整体的,不能只看眼前一小块地方。”
保水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上同纬度最大的湿地。它对黄河凌汛灾害的缓解、旱期向黄河补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加快“一湖两海”综合治理的要求下,曾经劣五类水质的乌梁素海,今天,已经成为293平方公里、每年600万只野生禽类的栖息繁殖地,是名副其实的“自然之肾”。
每到夏日,水面宽阔,水产丰富,芦苇蒲草郁郁葱葱,飞鸟鸣唱,空气清爽。这旖旎风光,有乌梁素海湿地管理站管护员白伟一份功劳。
如果不了解他的故事,谁也不会想到他曾因非法狩猎被判刑。
2015年“五一”假期,几个亲朋趁闲暇来白伟家做客。就住在海子边上的他打算款待客人。
“路过海子,想着草里鸡蛋(当地对鸟蛋的俗称)挺多,弄几个回家吃吃。我们就下水捡了几个。大家都是这样的嘛。一上岸就被公安扣了。当时都不明白是为啥。”
公安机关在随后的鉴定中,发现白伟等人捡拾的156枚野生鸟蛋中,有14枚为赤嘴潜鸭蛋,有142枚为骨顶鸡蛋,都是国家保护的动物。
听了公安的通报,已经被刑事拘留的白伟认罪,可他还是不懂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什么。
面对这样一位朴实而迷茫的被告人,乌拉特前旗法院的干警就把什么是保护动物,什么是普通鸟禽,它们在法律保护上有什么区别,以及法律对乌梁素海这片来之不易的水域有什么保护措施等等,一一解释给白伟听。
法律在白伟的心中具象起来,有个念头也在他的脑海中成形:“海边的人都不清楚,我也是因为不懂才偷了鸟蛋。我要把从这个教训中学到的法律知识,给习惯了下海的渔民,给更多身边人讲明白。”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法院的干警来到乌梁素海湿地,为当地居民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9月,乌梁素海人民法庭也开始建设。这都将为乌梁素海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乌拉特前旗法院院长魏春雨如是说。
沿着黄河河道往上游走,乌拉特前旗黄河西小召镇段的保护工作曾经引发关注。
行政诉讼、公益诉讼,在这里都不多见,更遑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了。该院行政审判庭法官张蓉在2019年底审理了一起水利部门被判违法的案件。
行为人在黄河河道行洪区域内违法建造了建筑物,该旗水利部门三番五次上门执法均没有成功拆除。在部门负责人为拆除违建挠头的时候,不料又坐到了法庭被告席上。水利部门因未依法全面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被判违法。
“我们宣判,不是为了让水利部门抬不起头,恰恰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更容易开展工作,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关注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张蓉介绍道,“通过判决,我们和水利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为他们后续开展的拆除工作,以及其他行政执法环节都做了把关。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成为保护黄河时的自觉意识。”
治沙
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就到了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再往东开一个小时,便是伊和乌素苏木。虽然已是深秋,但这里的公路两边依然能看到草场的模样。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夏天长得茂盛的草还露出了头来。
杭锦旗水土富饶,但也脆弱。一旦无序开发草场,或者只为经济效益不顾生态长远发展,去种植一些短时间内吸水量大生长快的经济作物,很快就会造成土地沙化,直接威胁到黄河的生态平衡。
为了绿色长青、泽被后世,杭锦旗人民法院主动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仅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警示教育基地,还从2014年起,就牵头当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联合打击无序开垦草原行为的行动。
在打击的同时,杭锦旗法院还对非法开垦草原案件的植被恢复情况进行定期勘察,并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向相关部门予以反馈。
伊和乌素草原守护着黄河,承托着库布其沙漠。
讲到沙漠,人们脑海中呈现的大多是无边的黄色,寸草不生、风干物燥,甚至只是谈起就会不禁感到口渴。可在杭锦旗境内,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里,竟然养出了螃蟹。
黄河水季节性向库布其沙漠蓄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里荒漠变沃野,不仅整齐的方格固定了沙丘,茂盛的松林覆盖了荒原,甚至当地人俗称的“水生态”——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洪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检测研究区域——这一人间奇迹也展现在人前。一到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林将黄沙隔成一道道小丘,其间水波粼粼,牛羊闲适,鱼跃水面,虾蟹游泳,仿佛从未身处沙漠之中。
吉日嘎朗图镇乃玛岱村虽与杭锦旗法院所在地相距一百六七十公里,但杭锦旗法院院长张银良依然是这里的常客。每每进村,迎面遇到村民,他都能边挥手边喊出名字。
乃玛岱村的党支部书记梅旺说:“我们祖祖辈辈守着黄河,守着库布其,从没有意识到保护母亲河也和我们有关。自从张院长和我们建立联系,每次他来都要讲,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把脏水直接排到河里,也不要将废农药瓶废地膜随意丢弃,向日葵杆捆起来做草料不要去烧荒。我们的村民可能难理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是都听得懂他讲的意思。”
乃玛岱村的村民,不会忘记,1988年的库布其沙漠沙尘暴要起个50次。而到了2018年,他们记不清沙尘暴是不是光临过一次。
在杭锦旗,前辈艰苦卓绝,开拓了一条穿沙公路,于是留下了“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这精神始终激励着人们走发展的路子,而法院也始终护航着这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据统计,库布其沙漠在这30年间,植被覆盖率从3%至5%跃升到惊人的53%,动植物品种也从123种增加到530种。
张银良站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指着一片空地说:“在库布其沙漠里,我们不仅建了旅游巡回审判点,还在这个巡回审判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创新基地。将来,这片空地将是我们的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法庭。什么是实践创新,我想,就是在践行‘两山’理念司法保障上探索出杭锦旗的路子。现在创新基地的牌子为什么是绿底红字,就是要让生态环境在法律保护下,绿色发展、开出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