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成功,不忘对文化遗产保持敬畏
2020-12-21 10:54:17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李思辉
 

  媒体报道,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世界关注。

  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即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太极拳申遗成功,意味着太极拳受到的关注度会更高,获得支持将更大,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会更多。对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焦作,对于太极拳各门派传承人、研习者而言,这是一个欢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对一个国家而言,一项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视野,则需承担更多的保护传承责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让世人看到此项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本真面貌,看到它与世界、与人类产生更密切关联的可能性。

  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太极拳,既是一门“刚柔疾缓、内外一统”传统拳术,更是一项“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的大众运动、一种“中正圆活、天人合一”的文化载体。武学上的门派传承、武术上的搏斗竞技、学术上的研究阐释只是它“专业”的一面。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几乎没有门槛、场地的限制,在宽松的氛围下,可以随时随地练习是它最具魅力之处。

  不论是公园里众多打拳健身的身影,还是一些中小学校的太极拳特色课程,不论是一些重大体育赛事上的太极拳元素,还是街头巷尾人们自发的练拳热,都佐证着太极拳在我国的广泛群众根基。太极拳爱好者的大众性是它与很多“濒危”的非遗项目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极拳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随着申遗成功,太极拳爱好者会更多。然而,申遗成功不是太极拳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窄化”的标志,而是它以“雅俗共赏”姿态,以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方式赢得更多人喜爱的一个契机。

  为太极拳申遗成功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太极拳文化保持敬畏。太极拳爱好者中,中老年人占据较大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此项运动属于“中老年运动”。相反,它“内外兼修、舒缓有度”的特性适合不同年龄群体,颇具中国魅力。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人发生着密切交集。任何借太极拳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对非遗的践踏,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坚决反对。

  截至目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是好事。看待好事、喜事,中国文化素有一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辩证态度。“喜”是欣慰、“惧”是敬畏,面对申遗后的太极拳,我们更要保持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忧患之感,坚决避免文化遗产被一些人“玩坏”。

  申遗成功不是“无以复加的荣誉”,而是在保护中传承推广的新起点。以大众的、运动的、文化的审美“祛魅”,以可亲可近的面貌争取更多人的了解、认同、热爱,太极拳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之美,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传播,惠及全人类。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