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抵制网络暴力,争做“称职好网民”
2020-12-01 14:32:37 | 来源:河北新闻网 | 作者:介强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04亿。庞大的网民群体已经逐渐成为网络社会治理最为广泛的基础力量和参与主体。(中国青年网)

  在古人的言行举止上,孔子有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而在现今开放的环境,更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随着网络上频繁出现网络暴力,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反对网络暴力的行列中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一个人不在网上说恶语,传播好声音,就传递了很好的正能量;一群人如此,就容易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环境一旦形成,恶语就会越来越少。党员干部乃至普通上网群众,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思考应具备善意。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中,充满善意的言论,都应该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民众的情绪在网上得以最大化的表达,但其中“恶”的一面也在无意间得到了全面释放。致使其中一些人,高举“道德利剑”在网上肆意地攻击他人。以暴制暴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只会让恶在不断的传播中一点点累加,凝做伤人的恶果,导致有人远离网络、有人自暴自弃甚至有人为此放弃可贵的生命。法治社会极力阻止的“多数人的暴政”,在网上却找到了开阔的空间,其中深层次是缺乏足够的善意。

  实事求是的态度。过去,宣传的不少典型和优秀的先进事迹,之所以不被群众所认可,原因也在于群众看不清其中“真实”的一面。事实上,任何刻意夸大、扭曲、隐瞒真实情况的举动,都难逃群众监督的眼睛。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若没有“绝对真实”作为基础,会沦为“毒鸡汤”“假广告”甚至“负能量”,网络暴力非但不会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理性贯穿其中。在网络上,“理性”与“感性”之间不应该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爆发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不少人在网络表达中,总会以感情认同为借口,标榜自身“三观”的正确性,进而混淆法与理,把自己推上道德的制高点。事实上,缺乏理性分析的“好声音”言论,极易会产生“坏逻辑”的套路,在情绪退却之后,往往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自觉抵制网络暴力,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客观的角度上深入反思。网络中任何煽情的要素,都不应影响理性的判断,因为这才是好网民的基本点。对此,我们需要对看似冷清的理性声音,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引导更多的人能接纳和吸收充满理性的声音。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