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丨“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基层治理的邵阳创造
2020-10-28 10:06:10 | 来源:中国警察网 | 作者:唐任伍
 

  湖南省邵阳市,这个位于湘中偏西南部、古称宝庆、拥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物产丰富、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地级市,830多万勤劳勇敢的人民,居住在这块热土上,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不但为自己创造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且借鉴“枫桥经验”和其他地方基层治理的典型做法,结合邵阳区域特点,以“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的实践,创造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邵阳模式”,为邵阳人民打造起了一道祥和、安宁生活、工作、学习的“平安网”。

  “一村一辅警”,乡村振兴的“平安网”

  邵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面积大,农民人数多,居住分散,且大多是丘陵、山区地形,治安形势复杂,立足在农村的警力少,风险隐患多。

  如何破解乡村中层出不穷的家长里短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邵阳市委、市政府借鉴并创新“枫桥经验”,创新性地在全市3299个行政村中建立辅警工作站,每村配备一名辅警。辅警的职责主要包括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协助破案等,揽括老百姓大大小小的平安琐事,被老百姓亲切地唤为“八大员”——巡逻防控治安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打击犯罪情报员、防灾抢险安全员、社情动态信息员、交通安全协管员、服务群众办事员、基础信息采集员。

  邵阳“一村一辅警”的基层治理方式创新,不是简简单单地在乡村增加一个“辅警”,而是将“一村一辅警”作为一个基层治理的工程,加强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按照“人员到位,管理规范,保障有力,运行顺畅,机制健全,工作实效”的目标,从体制机制上、管理规范上、生活待遇上、监督评价上,系统地保障农村辅警有效发挥作用,不但大大缓解了警力紧张的矛盾,延伸了治安管控的触角,而且有效地将偏远山村拉入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轨道上,将形形色色的基层矛盾和纠纷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实现了农村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大大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

  邵阳“一村一辅警”的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将邵阳创新的“一村一辅警”写入文件,提出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邵阳创造的“一村一辅警”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得到广泛推广,并入选了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国十几个省正在逐步推行“一村一辅警”的治理模式,150多个市、县组织代表团来邵阳进行考察交流。

  “邵阳快警”,城市治理“快反防控圈”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邵阳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在促进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也带来了城市治理难题,导致城市治安出现盲点增多、警情处置趋慢、防控能力变弱的治理薄弱环节。针对邵阳城市治理中的新难题,邵阳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和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起一个移动、快反的警务平台,形成了“屯警街面、动中备警”的“邵阳快警”城市治理“快反防空圈”模式,大大增强了对城市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创新性地形成了城市基层治理的“邵阳模式”。

  “邵阳快警”的城市基层治理“邵阳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邵阳市、县两级城区划分为33个防区,每个防区设立一个“邵阳快警”移动警务平台,配备32名警力、1辆平台车、2辆处警车和4辆摩托车,平台指挥车接入各大数据网络,依托信息化警务平台,实现110指挥中心与巡逻单兵警力无缝对接,2辆处警车和4辆摩托车按照三班一运转的模式24小时屯警街面接处警,24小时区域巡逻防控,实行智能巡控打卡,形成了“反应快、指挥快、出警快、到场快、抓获快、处突快、调处快、服务快”的“八快”模式,创造了“重点部位1分钟、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地区5分钟见警”的“135快警”速度,打造起了“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警情、警力视频、卡口、网络等警务资源一键指挥调度,构建起了具有邵阳特色的城市治理“平安网”。

  “邵阳快警”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被列为全省的重点工作写入省委文件。

  “宝庆大叔”,城乡平安“大防线”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发掘出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出“宝庆大叔”“红袖章”的基层治理方式,形成了城乡平安“大防线”,补齐了邵阳城乡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块拼图。

  “宝庆大叔”“红袖章”的守护城乡平安队伍,既亲切,又接地气,带有浓浓的古称“宝庆”的邵阳乡土味。邵阳市委、市政府充分发动城乡社区的基层干部、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逐村逐小区组建了这支集民智、护民利、聚民心的队伍。目前,邵阳城乡已经建立起了“宝庆大叔”“红袖章”守护平安的队伍达到3560支,拥有成员近四万名。从此以后,邵阳过去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城中村、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偏远山区、死角地带,不仅有无差别的治安防控巡逻,而且随时随地有“宝庆大叔”“红袖章”的身影,一张关系到老百姓的平安“大防线”全覆盖,城乡基层治安防控的“全民在线”大综治格局悄然张开。

  为了真正发挥“宝庆大叔”“红袖章”这支队伍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邵阳市委、市政府从人、财、物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和促进这支队伍的成长。市公安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宝庆大叔”“红袖章”护平安行动方案》,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出台配套实施意见和办法,明确了队伍力量来源、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发展规划,为建设一支来源稳定、保障有力、素质全面的“宝庆大叔”“红袖章”基层治理队伍、促使其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保驾护航。

  邵阳“宝庆大叔”“红袖章”的建立,在邵阳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20年1月到9月,这支队伍公巡查重点场所2786家,排查安全隐患882起,参与协调处理矛盾纠纷1212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56人,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各种求助200余起,对广大群众开展法制宣传3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实现了百姓“小事不出村和社区、大事不出乡和街道”的诉求,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大大提高了邵阳市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城乡“平安网”

  拥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事关老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长期以来,邵阳在人们心目中有人口多、治安差、秩序乱的印象,导致外地人不愿意到邵阳来经商创业。邵阳市委、市政府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解决、攻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期盼、最恨、最怨、最烦的身边事入手,建立起“政府组织、公安主导、部门联动、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的内保保安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起使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和谐生活的“平安网”。

  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邵阳“平安网”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邵阳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平安。近三年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83%、19.59%,小区、单位盗劫、抢劫、抢夺、诈骗四类案件发案环比下降10.2%,市县两级城区案情接近零发案,街头“两抢”案件发生率为零。街头丢失的物品很快就会找回,被偷的自行车、电瓶车10个小时内就有了着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如今的邵阳,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现象大幅减少,城乡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基层治理“邵阳模式”的打造,为与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相类似的地方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本。这就是基层治理必须立足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本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为落脚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如今的基层治理“邵阳模式”,不仅得到了邵阳市民的欢迎和拥护,为邵阳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走出邵阳,在很多地方得到推广和实践,焕发出了基层治理“邵阳模式”的巨大生命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韩绪光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