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变初心 点燃不灭明灯
——胡国运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北京大学侧记
2020-10-24 09:15: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佩杉
 

  “国运离开我们已经170天了。”站在讲台上,泪水在胡国运妻子刘新明的眼眶中打转。回忆起2020年5月6日的清晨,她的内心一阵酸楚,“下车后,我回头看了一眼,国运微笑着向我挥了挥手,轻声嘱咐我小心点、看着路……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车慢慢地消失在视线中。”

  那一天,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胡国运在办公室突发疾病。等待刘新明的不再是熟悉的微笑,而是披着一生挚爱的法袍与世长辞的丈夫。办公室的窗子开着,生前正在翻阅的案卷有几页被吹落在地上,诉说着无言的哀伤。

  10月22日,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北京大学,回到了胡国运的母校,回到他法治梦想成长的地方。在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追忆中,胡国运信念坚定、恪尽职守,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品格,现场的北大师生无不为失去了这样一位新时代的好法官、好校友而感到痛心,更为他的精神和品格所感动、敬佩,升华自己的思想。

  深秋,寒风吹皱了未名湖的池水。水光粼粼,树叶飒飒,仿佛是亲爱的母校在呼唤远去的学子。礼堂中,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泪水一次次模糊了人们的双目。

  “以不变的心,坚守自己的理念”

  江西高院立案二庭庭长龚雪林仍然记得胡国运的微信签名。

  “‘以负责的心,做好分内的事;以不变的心,坚守自己的理念。’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对龚雪林来说,他的胡庭长“亦师亦友”,身体力行地带领一批青年法院人迅速成长。

  过去的时光如此清晰。站在讲台上,龚雪林缓缓回忆:“在民一庭与胡庭长一起共事的五年,是当时我这个法官新兵业务进步最快、收获最大的五年。”

  胡国运业务精湛,被称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更可贵的是,他始终怀揣着一颗对法律赤诚的心。在办案和工作中,他总是把目光投向弱势群体,关注普通当事人的困境。

  “这些工资,农民工等不起”,给北京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舒淼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那个在法庭上刚正不阿的胡法官有着一颗‘柔软的心’。他把他的‘柔软’留给了弱势群体。”

  “法律的背后是案件,案件的背后是故事,故事背后是千家万户的喜怒哀愁。”亓浩然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胡国运的事迹让“法治”二字在他的心中鲜活了起来。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方媛记得许多胡国运先进事迹的细节。她记得,因公殉职那一天,胡国运已经卸任了庭长职务,在生命最后时刻经办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项目,是他主动在新庭长到位前站好的最后一班岗。

  “他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穷尽一个法官、一个学者、一个前辈能做的所有事。”陈方媛这样理解自己敬爱的学长。

  江西日报新法制报社期刊主编程呈,对胡国运工作笔记中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心中有光,何惧山高路长”。

  “为了找到答案,我来到了胡国运初心萌发的地方——南昌五星垦殖场。1964年11月,胡国运出生在这里。幼年时家境清苦,父母都是忠厚的农民,他从小就懂事,总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做家务干农活。当时,北大、清华的江西分校都设在那儿,闲暇时光,他常与北京知青交流,青葱少年的心中早已埋下了‘到北京读大学’的种子。”

  面对台下几百名胡国运的年轻校友,程呈娓娓道来。

  1987年,面临毕业分配的胡国运主动放弃了留京机会。“江西是革命老区,现在比较落后,我要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家乡。”信中,胡国运向自己的父亲袒露心迹。

  “是他,让许多人看到坚信理想、坚守信仰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去追寻的楷模,就在我们的身边。”程呈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国运学长先进事迹报告会,是一堂宝贵的思想政治课。”胡国运身上的纯粹党性、昂扬求知欲、君子般为人、无上报国精神,让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郭雳感到十分触动,“他是我们可敬、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法学院的师生将传承国运学长的精神,把自己的未来同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法治报国的理想。”

  “如果今天我成了烈士,你就是罪犯”

  在胡国运的诸多掷地有声的话语里,有一句格外令人震撼。

  “案子没判错,威胁也没用,如果今天我成了烈士,你就是罪犯!”

  那是一起被依法判决的案子,被上诉人多次组织人员闹访。说着“案外的压力我来扛”,好让年轻女法官安心办案的胡国运主动接访,摆事实讲道理,但当事人不依不饶,对胡国运推推搡搡,在他的右手臂上抓出了一道血痕,甚至挥拳相向。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龚雪林无法忘怀,那样一个性格温和、平日说话和风细雨的人,面对人身威胁,可以如此刚正耿直、无私无畏。一声凛然大喝,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黑白分明,从不屈服于任何外力。”讲台上,上海锦天城(南昌)律师事务所主任魏忠追忆起胡国运与律师何大年的一件往事。

  2006年,何大年代理一起涉及国有企业的担保纠纷案,标的额3亿多元,胡国运是主审法官。案件另一方以高额代理费,聘请了十分有背景的律师,声称要动用关系向胡国运“施压”。何大年忧心忡忡。但最终,判决结果非常公正,有效避免了巨额国有资产的损失。何大年后来几次想请胡国运吃饭表示感谢,均被回绝。

  “他严守法律天平,一生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用行动诠释着北大法律人的法治情怀。”今年9月,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大原初入燕园,自从踏入北大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感觉到了一种精神的感召。而胡国运的事迹,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种为国为民、坚守正义、不惧牺牲、不为私利的精神在一代代北大法律人身上流淌。”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梦瑶同样来自江西南昌。“斯人已逝,法魂尤在。吾辈北大青年法律人须更加努力、崇德尚法,将学长的仁义和正义之精神铭刻在心、传承下去。”徐梦瑶坚定地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傅程榆认为,胡国运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北大法律人、毕业生为事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高尚情怀。“作为就业指导教师,我将积极引导青年法律人传承优秀前辈的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践行北大人的初心使命。”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韩正的父亲,也是一名法官。在聆听胡国运的事迹后,韩正惊喜地发现,父亲一直向往、立志要成为的,正是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这样的法官。

  “我想向胡国运学长学习,常怀奉献之心,永葆正义本色。无论将来身在何方,都能够稳稳地接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让自己无愧于这个美好的时代!”明年,韩正就要面临职业的选择,胡国运的事迹让他更加坚定了今后的人生方向。

  “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胡国运是个温暖的人。

  在刘新明的讲述中,带着书卷气的胡国运,安静、踏实、细心,有些浪漫,是一个爱家、顾家的好丈夫、好父亲。

  刘新明有1000多度的高度近视,每次晚上出门散步,胡国运总会牵着她的手过马路,说:“新明,我就是你的眼睛。”

  女儿出生,刚当父亲的胡国运小心翼翼地托抱着小小的孩子,看了又看,傻笑着对妻子说:“这女儿,长得真像我!”

  但胡国运从未因为对家庭的爱,而丧失一丝一毫的原则。

  早年间,胡国运的小舅子刘忠明下岗失业,想让在省高院上班的姐夫帮他安排个工作。没曾想,被姐夫严词拒绝。刘忠明不理解,非常生气。

  但刘新明知道,胡国运并非不近人情。他一边鼓励小舅子找工作,一边主动把小舅子的孩子接到家里抚养和教育。岳父后来患老年痴呆症,胡国运也第一时间把老人接到家中一勺汤、一勺药地照顾。

  “当了民庭的庭长以后,审理的案子金额越来越大,来找他说情打招呼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刘新明想起自己的丈夫,袜子破了,舍不得扔,背心变形了,还在穿。

  “他常常说:‘我们都是农村走出来的,不容易。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初心,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台下,早已响起一片啜泣。有人摘下眼镜,眼泪擦了又擦。

  “我要见贤思齐。他的法官生涯真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黑暗有铁面,对人民有真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毋泽鹏,被胡国运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在未来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守住自己的正气和底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胡国运在《入党志愿书》里这样写道:“法官肩上挂着的是天平,铁肩担道义,法官必须牢记法律的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保证这样做!”

  誓言犹在,人已远行。

  如今,龚雪林也走上了庭长岗位,在办案的间隙或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他总是不禁想起庭长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想着如果是他,会怎么做、如何判”。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杨佩龙时常体会到,“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并非天赋使然,而是源于坚持重复性工作,寻乐于枯燥性记忆的刻苦。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佳璇在思考,如何尽己所能,像胡国运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正义的事业后继有人。

  宛如一盏指路明灯,胡国运用一言一行教会年轻同事们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用三十三年如一日的赤子初心,诠释何为信守承诺、立践誓言。传承一颗“不变初心”,继续点燃“心中明灯”,让千千万万“胡国运”立于法治中国的大地上,便是对他最好的追思和纪念。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