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采访报道,如今基层安排事项流行事事“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比如“户户通”实现百分百硬化、信访满意度百分百、公益雕塑安置百分百……“事事百分百”成了压在基层干部头上的一顶“大山”,与基层减负背道而驰。(半月谈)
高标准、严要求,本无不妥,但是将标准绝对化,要求“事事百分百”,不仅不利于基层减负,反而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部分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上级要求的“百分百”的指标,极易在疲于应付中滋生急功近利的心态,产生弄虚作假的行为,不利于维系良好的干群关系。这些官员们脑海中浮现更多的,不再是怎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如何实现“百分百”的目标。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基层工作“负重”前行,不顾实际,基层群众苦不堪言,就此完全背离了政策初衷——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干部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种要求“事事百分百”、只看结果不顾实际的考核,实际上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有的领导干部不去实地调研情况,采用统一标准考核基层工作,概而言之要求事情“必须百分百完成”,这种一刀切的决策不符合实际,而且也不科学,罔顾工作实际的复杂性。
用考核来促进工作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现在的考核标准过于严苛、僵化,不接地气、不灵活,不利于基层工作更好地展开。例如东部某省的一名村支书就曾对上级要求所有常年居住的门户必须全部完成“户户通”这一决策心生慨叹:“上级政策是好的,但考核会以百分百的标准去验收。造成有的村没有钱,村支书只能自己垫钱”。 领导干部用心做事,追求百分百完成,本是一种应有的工作态度,但是追求是一码事,达到多少又是一码事,对实绩实效应结合实际具体考量。
多去基层走走看看,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不搞“一刀切”、不动辄“百分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施良策,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心无旁骛,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