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发布公告,征求对《广州市幼儿园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的意见。《修改稿》强调,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从成因来看,近年来“幼升小”压力不断向前传导,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化”。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是加重了这一问题。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具有迎合家长“不输在起跑线”的动机。加之早教的火热,社会培训机构的介入,更让教育焦虑在家长中有蔓延之势。所以,制止幼儿教育“抢跑”,务必从源头做起。
首先,抓住社会治理的源头。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从来都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如果基础教育脱离循序渐进的轨道,那么幼儿园保教工作便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偏离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切断“幼升小”的压力传导路径,并加强对幼儿园办学的支持与指导。为此,《修改稿》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好招生的关口,禁止任何形式的测验或考试,并有义务常态化指导家长开展科学育儿。同时,《修改稿》强化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提高保教质量的监管责任,形成了多措并举的制度架构。
其次,抓住资源供给的源头。也就是说,加大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之所以“幼小衔接班”“学前班”有市场,关键还是教育资源供需之间存在不平衡。《修改稿》明确支持多元办园,建立扶持民办幼儿园的长效机制,逐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把“常住人口千人学位不低于四十座”作为布局规划幼儿园的标准。这些举措都对加大资源投入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抓住社会心理的源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头。对幼儿教育来说,家长的认知构成了社会环境的“基本盘”。幼儿园一方面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使幼儿教育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促使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幼儿园可以多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从而增进对幼儿园保教理念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关键在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幼儿园要积极创新,重视教学游戏的开发,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