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的时代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贫困村脱贫调查

2020-10-09 17:49:1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特约调研组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使这一宣战进入新的历史阶段,8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先后脱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脱贫攻坚以来,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河南兰考县张庄村、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宁夏泾源县杨岭村、宁夏永宁县原隆村、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河北张北县德胜村、山西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和火普村、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江西于都县潭头村、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河南光山县东岳村、云南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陕西柞水县金米村、宁夏吴忠市弘德村等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推动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这些贫困村明确努力方向,鼓足发展劲头,干群齐心协力,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他们又努力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付出艰苦努力,巩固了脱贫成果。他们一腔腔顽强拼搏的奋斗激情和一个个战天斗地的脱贫故事,犹如一组组铿锵的时代音符,谱写了一曲曲领袖与人民心连心、复兴路上奔小康的激越赞歌。

百果园里幸福长

——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脱贫调查

  菖蒲塘村位于湖南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村660户3355人中,有贫困户204户673人,贫困发生率20%。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曾是这个偏僻山村的真实写照。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菖蒲塘村考察调研,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强调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

  6年多来,菖蒲塘人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发展壮大果业为依托,走上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2016年,菖蒲塘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19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6%。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菖蒲塘,仿佛走进了百果园,猕猴桃、柚子、刺葡萄,一片接着一片,随着山势铺开,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房点缀其中。

长江源村人的两个家和幸福梦

——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脱贫调查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地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流经这里的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之一。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态,唐古拉山镇6个村128户牧民告别大草原、翻越昆仑山,搬迁到420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在市区边上新建了一个藏族村,被命名为长江源村。新家园的名字连着故乡的根。从此,村民们有了两个家:一个是沱沱河的家,一个是格尔木的家;一个是逐水草而居、与牛羊为伴的家,一个是地处城市郊区、安居乐业的家;一个是萦绕着乡愁的曾经的家,一个是充满了希望的现在的家。

坝上小村庄 阔步奔小康

——河北张北县德胜村脱贫调查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四九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总书记强调,要下好“精准”这盘棋,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浩荡春风吹进了德胜村。全村干部群众牢记殷殷嘱托,以饱满的激情开展脱贫攻坚战,3年多时间让村庄褪去旧貌、换了新颜。最近我们来到这里,完全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民居拔地而起,光伏板向阳而立,马铃薯育种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准备收获……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12户445人降至1户2人,贫困发生率由37.8%降至0.17%,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133万元。

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西岢岚县宋家沟村脱贫调查

  山西省岢岚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吕梁山深处,昔日是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山大沟深、坡陡地瘠,全县近一半村庄散落在沟壑边缘,是这里的显著特点。宋家沟村是岢岚县典型的贫困村,现有626户1395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248户563人,贫困发生率达40%。

  2017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宋家沟村考察调研,号召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3年来,宋家沟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脱贫攻坚一步一个脚印:2017年脱贫出列,2018年完成整村全面对标提升,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实现了总书记祝愿的“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凉山深处“绣”美图

——四川昭觉县火普村脱贫调查

  凉山彝区一直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牵挂。2018年春节前夕,总书记不顾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深情祝愿彝族同胞早日脱贫奔小康。而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以“绣花”为喻,指出要继续把彝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3年多过去了,火普村脱贫了吗?“绣花”的功夫下得怎么样?近日,我们来到这里,深切感受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发愤图强,用实际行动在凉山深处“绣”出了一幅脱贫致富的绚丽图景。

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华溪村,位于重庆石柱县,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土地贫瘠,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日,我们走进大山深处的这个小村庄,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扶贫车间,亲眼见证了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良田池塘相辉映、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房前屋后百花香的山乡蝶变,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火热之情和奋斗精神。

又整新鞍马蹄轻

——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脱贫调查

  马鞍山村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是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子而得名。这里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区和生态脆弱区。村里人均耕地少,地力贫瘠,干旱缺水,“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曾经是近400户村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马鞍山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强党建、整村貌、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2015年,马鞍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16人,贫困发生率10.4%,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577元。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底,全村除2户3人因病致贫外,都摆脱了贫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54元。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云南腾冲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脱贫调查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上世纪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佤族群众过上新生活的喜悦,唱出了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佤族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中。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就曾是这样: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寨,直到2014年,全寨72户304人中,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71人,贫困发生率23.4%,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600多元。可喜的是,脱贫攻坚以来,这里有了显著的变化: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8元,是2014年的2.5倍。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