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本土文化,基层解纷彰显“云”力量
2020-09-22 09:12:5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丁洁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黄泽人民法庭下辖的金庭镇是书圣王羲之故居所在地。近年来,黄泽法庭从本土文化精髓寻根,设立“羲之调解室”,结合“戒讼”文化,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2020年,黄泽法庭创建“羲之云法庭”——融合线上线下解纷机制,依托ODR、移动微法院、浙江法院网等网上解纷平台和钉钉办公软件,积聚“调共体”、专业调解委员会、网格员等基层多元解纷力量,打造出“羲之云调解、云审判、云课堂”工作品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完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第一朵云:便民第一线,“自由如云”

  所谓“云”,潇洒飘逸,自在若云。

  今年5月14日,一件跨国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黄泽法庭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受疫情影响滞留柬埔寨的王某最终与银行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涉案标的额为900余万元的纠纷在半天内调解结案。

  身处异地也能隔空化解纠纷,“云法庭”给予当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网上“云”立案、“云”开庭、“云”调解,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

  对于不懂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如何参与在线诉讼呢?为此,黄泽法庭在金庭镇矛调中心设立了集自助立案、诉讼材料双向转递、微法院开庭点于一体的“羲之云法庭自助服务超市”,并委托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实时指导。

  今年3月,年近七十的蒋大伯因儿子背负债务,被王某诉至黄泽法庭,要求还款6.9万元。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因班车暂停无法前往法庭领取,且受年龄与学历的限制,蒋大伯对诉讼事项不能准确理解,又不会使用移动微法院。于是,承办法官引导蒋大伯到离他距离较近的云法庭自助服务超市,由工作人员帮助蒋大伯将诉讼材料传输至自助站,并对相关诉讼事项进行释明。

  案件“动”起来,心就“暖”起来。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之下,“云法庭”解决了当事人智能终端受限、网络受限的现实困境,坚持把司法服务输送到基层第一线。

  ■第二朵云:调解力量集大成,高手云集

  所谓“云”,资源整合,高手云集。

  这是一个各种解纷力量集大成的组合——“调共体”,以此为中枢,“云法庭”打出一套矛盾化解的“组合拳”。

  今年年初,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泽法庭联合司法所对辖区内各类解纷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以法庭和司法所为主导,以派出所、镇综治办、相关特色产业行业协会、村两委等为成员单位的“调解共同体”。利用钉钉的组织管理、会议直播等技术开展常态化沟通协作,构建纵向市、镇、村三级联动,横向多部门、多组织联合调解的线上服务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实时掌握,解纷资源一体共享,将更多的纠纷止于萌芽,化解在诉前。

  针对辖区内的特色产业,金庭镇目前已形成“桃形李调共体”“苗木调共体”等精准调解共同体。

  4月23日,“桃形李调共体”成功化解一起长达3年的纠纷。

  桃形李是金庭镇一带村民的致富树。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值,村民筹资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山上一处小土包被推成了90平方米可耕种的平地。然而为争夺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老张和老李结下了梁子,3年来经常发生争吵。如今,老张种在这块地上的桃形李都挂果了,这结还没解开,两位老人甚至为此大打出手,双方老伴见状也加入“战斗”,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老张、老李间的纠纷只能依托专业的力量来解决!”村书记立即想到了调共体钉钉交流群。村书记刚发出请求调解的信息,黄泽法庭法官徐烽平收悉后,立即联系“桃形李调共体”成员分工协作:派出所成员立即前往现场负责控制局面,桃形李协会成员负责解决专业种植问题,司法所成员负责联系当地干部村民了解历史成因,法庭负责人通过钉钉视频直播远程指导,释法析理,指导调解。

  在调共体成员专业解答后,双方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地协商确定分割线的位置。最终,这块地以约6∶4的比例分别划分给了老李、老张,这场持续了3年的争地纠纷也终于成功化解。

  “对案情简单、标的额较小、有调解可能的简易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方式,并且优先分流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组织开展诉前调解的方式,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调解工作格局。”黄泽法庭副庭长刘艳介绍道,“如果调解有难度的,法庭发挥审判职能和专业优势,通过钉钉直播调解等方式‘面对面’指导调解,有效增强诉前调解效能,这是一种纠纷双向对接机制。”

  “将非诉机制挺在最前面”,黄泽法庭充分发挥调共体的资源优势,将基层网格纳入司法协助的范围,发挥他们社情民意熟、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势,进行协助送达,纠纷调处、排查,就地调处村民之间发生的纠纷,建立起层层分流的矛盾化解体系。今年以来,基层网格员共参与送达案件83件,成功送达71件,送达成功率为85.5%,并协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35件。

  ■第三朵云:以案释法,法官答疑拨云见日

  所谓“云”,言之成理,拨云见日。

  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归隐之地,辖区内处处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村里建有羲之家训馆,还设有家训讲堂。“云法庭”在原有的羲之讲堂之下开设云课堂,助力诉前矛盾化解。

  5月7日下午,在金庭镇矛盾调解中心的“羲之法官工作室”,华堂村、灵鹅村等30余名村民,在线观看一场特殊的直播——黄泽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此次直播成了全民普法“云课堂”。

  选取村民普遍存在知识盲区的相关典型案件,通过在线视频直播方式,组织村民观看法院庭审直播,以案释法,这是“羲之法官工作室”的功能之一。

  6月13日上午,一场由刘艳主导的钉钉会议视频连线调解正在进行,该起案件系矛调中心的人民调解员主动发起,32名村民因石材放炮取料未把握好尺度,导致房屋受损,无法就赔偿达成一致,又不清楚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通过专业人士解答。针对村民提出的法律咨询,刘艳一一答复。

  今年1月,黄泽法庭在矛调中心设立“羲之云法庭”工作室,一方面定期选择典型案件组织村民在线观看庭审直播,以最直观的形式以案释法。另一方面,每周派出一名法官进行线上轮值,通过钉钉视频连线等方式,实施推动专业力量下沉,做好重大矛盾纠纷提前介入、人民调解员业务指导、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等服务,实现了法官帮百姓说理、法律帮百姓评理。

  同时,“云课堂”以辖区内村级主职干部为受众,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村两委的实际需求,将普法视频、案例精选等通过交流群高频发送,开启常态化的法治宣传,提升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培养一批熟悉当地情况、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乡村“法治先行者”,达到普及一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针对当地桃形李、仿古家居等特色产业,以定期走访、制发风险手册、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等,为企业问诊把脉,化纠纷于萌芽状态,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据了解,至今已为15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37个,在桃形李、仿古家具产业每年大约产值5亿元的情况下,2019年以来只有4起纠纷成讼。

  ■第四朵云:人人戒讼,恪守“祥和如云”

  所谓“云”,祥云瑞气,积善余庆。

  “云法庭”秉承辖区“戒讼”传统,将“和为贵”贯彻始终。黄泽法庭发挥王羲之故里优势,设立“羲之调解室”,将羲之家训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和“戒讼”等传统善良文化与“枫桥经验”“三治融合”“诉源治理”紧密结合,贯穿矛盾纠纷调处全过程。特别是在家事纠纷中,以村干部及村嫂为主力军的司法联络员以知情人、暖心人、舆论人的身份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有效推动了纠纷化解。

  在一场继母与继子之间的遗产纠纷中,黄泽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羲之家训司法联络员引入诉前调解。秉着“家事纠纷家里谈”的解纷理念,司法联络员共同参与家庭情况摸排、进行家人心理沟通,承办法官认为该案主要因双方沟通不畅而引发,在促进双方坦诚交流后,继母表示念及20余年的相处之情,暂不要求起诉。

  “在羲之家训中,还特别提到‘戒讼’,就是不提倡以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刘艳告诉记者,作为后代子孙,他们世世代代都谨守着老祖宗的教诲。

  借力“羲之家训”的“浸润”,黄泽法庭设立了法庭服务站,形成了“羲之调解”品牌,把法庭工作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把“接地气”的基层普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诉源治理工作结合,把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除在萌芽。今年1至8月,黄泽法庭共诉前化解纠纷108件,诉源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