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群体更多有力的支撑
2020-08-28 20:32:04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杨三喜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南耒阳18岁“留守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钟芳蓉之后,她所代表的留守儿童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

  公众的印象中,留守儿童一般存在“成绩差”“心理问题突出”“沉迷游戏”等问题,以钟芳蓉而代表的留守儿童却实现了从“顶多读个技校”到考上北大清华的逆袭;一般会认为,留守儿童家庭比较贫困,会珍惜机会填报更“好”的专业,选择更加赚钱的机会,但是钟芳蓉却选择为了“纯粹的热爱”去做某件事,成绩好、且有主见、有定力。这些显然都超出了大家的惯性认知。

  随着这一代留守儿童群体长大成人并参加高考,更多的“逆袭”故事在而且还将继续发生。这背后既与父母收入增加,舍得且有能力在子女教育上持续投入有关,也与农村教育条件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有关。同时,也是由留守儿童身上被有意无意遮蔽的品质决定的。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有些孩子从小养成了坚韧、自立、自律的品质,有更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这些品质将成为他们获胜的法宝。

  正如钟芳蓉就读的耒阳正源学校校长罗湘云所说,留守儿童没有安逸、“被宠着”的成长环境,反而朝着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学习。据他观察,他们学校的留守学生,大多学习努力,尤其是到了高二、高三时,表现得更有冲劲。这所民办学校,此前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10名学生中,有8名是农村留守学生。

  这也就提醒我们撕下贴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标签,用更客观、全面的眼光去看待留守儿童群体,发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潜力和能量。他们虽然留守,但在智力、品质方面并不低人一等。遇到合适的土壤,通过教育引导,身处不利的环境也能够积极发展,绽放耀眼的光彩。

  当然,越是如此,越要求我们以更积极的姿态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关键而有力的支撑。也许不过是一节对城里孩子的孩子稀松平常的科学课,对留守儿童而言,却能够起到巨大的撬动作用,点燃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持久而强烈的改变不利处境的愿望。

  虽然留守儿童的逆袭故事在不断上演,像钟芳蓉这样自律、自强、成绩好又有主见的留守儿童有很多,但与同龄人相比,更多留守儿童所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仍然不容忽视。钟芳蓉的背后,是留守儿童群体严重的两极分化,更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严重,学习动力不足、学业落后,往往容易成为“问题少年”;在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早早进入社会,职业发展能力不强,个别甚至滑入犯罪深渊。

  从教育层面来讲,要不断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条件,在硬件达标的同时,更加强调优质师资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爱、引导作用,帮助留守儿童改变习惯、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留守儿童群体的职业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能够在社会上真正立足。从社会层面,更要充分利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给予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弥补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