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预约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预约时间一到,服务人员就来到家中提供服务,与此同时,系统不仅记录下时间、地点、内容等服务信息,还能实现刷卡支付和服务评价。这是一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虚拟养老院。
这样的养老院“虚拟”在哪儿?虚拟在其存续形式上。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无需一栋固定的建筑作为支撑,无需整齐划一的床榻作为充实,只需要一个虚拟的信息服务平台。虽说形式虚拟,但其提供的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
对老人们来说,这种新型养老方式将他们从“养老院”解放出来,收获更具安全感、更容易适应的居家生活;对于市场来说,这种养老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了政府推动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结合,还通过规模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很有优势,有望成为今后的一种养老新趋势。然而,这些看起来前景大好的虚拟养老院,当前还处于发展完善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据了解,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三无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群体,这些服务对象决定了虚拟养老院的消费结构中政府占比高、自发消费少。调查显示,一些公司一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95%是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群众自发消费只有5%。虽说这种居家类型的养老模式资金需求量不算大,但是系统的维护升级、员工的培训和工资增长仍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缺乏市场化经营的刺激,从长期看并不利于虚拟养老院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服务人才短缺也是掣肘因素之一。有省份的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前两三年,当地某学院50多名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一个人从事养老服务。毕竟,较之养老行业,月嫂、保洁人员等岗位的收入更有诱惑力。但如果养老服务的从业者不够专业、文化水平跟不上,那么其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很难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匹配。此外,虚拟养老院还面临着信息“孤岛”、覆盖面不广等带来的重重困难。
要不断释放虚拟养老院的优势和潜力,让其更好地服务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引进活水助其不断升级。一方面,要优化服务。通过统筹好各类资源、提高人才专业化程度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和科技化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服务好了,便不愁没有市场。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虚拟养老院的复制推广和宣传落地。在以服务争取消费者的同时,虚拟养老院也要打通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养老服务与老人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