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交通全面恢复,广大消费者走出户外、体验春光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为拉动各地旅游业回暖、促进消费创造了契机。
旅游行业往往涉及大量就业,并能够持续拉动消费,这就更体现了加快旅游行业复苏、回暖的紧迫性、必要性。但从做好防疫工作的角度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如何打消消费者走出家门的顾虑,确保广大游客既能玩得好,又能远离疫情传播风险,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然而,鼓励出游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当前,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旅游又往往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的聚集和接触,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尤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举措。比如,采取差异化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景区,以及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不同的景区开放方案。那些室内的、空间狭小的游览、参观场所不妨暂缓开放,那些室外的、空旷的旅游景区,则不妨给予它们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包括开放时间、人流量等,都可以成为有关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调解、管理的抓手。此外,健康码、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政府部门也不能忘记这些手段。
管理不仅要聚焦供给端,也要关注需求端。广大游客、消费者是旅游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他们是否拥有防护意识、具备防护能力,同样重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不妨趁着“五一”前这几天,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好好再把旅游过程中的防护知识普及、推广一番,号召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负责。一方面享受出游的乐趣,另一方面不可放松警惕,必须延续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只要这样的意识广泛播种在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心中,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
做好事前准备是一方面,对旅游市场运行和安全做好预警和监测,则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工作。由于前一阶段严格的防控措施压抑了不少旅游消费,这次“五一”假期较长,旅游行业很可能会迎来一波消费小高潮。热点景区会不会出现人流量过大的情况?各地餐饮、住宿目前的接待能力和承载力如何?会不会出现其它突发情况?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在做好充分预案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实时监测、快速响应、及时行动,确保万无一失,避免一失万无。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各地有关部门来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回暖,同样是一场不小的考验。认真下一番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提升政策措施的精细化水平和精准度,就一定能让广大游客、消费者玩得开心,玩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