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评:凝聚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合力 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安全犹如空气,失去方知珍贵。当今世界虽然总体趋向和平与稳定,但局部地区动荡、暴恐事件仍时有发生。国家安全依然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头等大事。
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前所未有。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总体安全观。这对于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于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国家安全法,明确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要真正实现国家安全,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安全合作,同时也离不开普通民众对于国家安全维护的支持。2016年4月15日为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三年来,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我国普通民众对于国家安全的认识不断拓展和加深,对于增强中国的国家安全维护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新国家安全法也明确,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普通民众已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维护的主体之一。在一个安全无处不在的时代,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相互影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家安全与个体安全息息相关,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不仅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也需夯实群众基础,这就需要加强国民的国家安全教育,让个人从思想上认识总体安全的重要性、普遍性和相关性,积极参与国家安全的日常维护当中,实现国家安全建设的上下齐心。
在国家安全当中,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需要公民参与的程度也不一致。一是核心安全利益。核心安全利益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一旦受到侵害,不惜采取武力进行维护。核心安全的维护主要取决于国防力量的建设。二是重要安全利益。重要安全利益尽管不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但会影响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能力,其影响一般属于中长期,重要安全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自身国防力量与国际安全合作。三是一般安全利益。一般安全利益对核心利益的冲击不大,影响时间一般较为短暂,民众对此敏感性不强但却最容易接触。一般安全问题尤其以非传统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涉及跨境犯罪问题诸如毒品走私、跨境金融诈骗、非法移民等,还有公共卫生、恐怖活动、情报窃取等等。
虽然硝烟逐渐远去,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依然需要。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有平时加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才能时刻绷紧维护国家安全的神经。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当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实现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应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一般安全利益特别是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等的重要主体,明辨真伪、抵制诱惑、传播正能量,要有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坚定态度,讲政治、顾大局、明事理,牢牢守住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底线。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