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是相对硬性且需广泛执行的防疫措施,什么样条件下人们才能放心摘下口罩,应当由权威机构和职能部门经过科学研判提出意见。普通市民根据权威机构和职能部门的意见戴口罩,不但是一种文明行为要求,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约束。已经进入4月,广大市民再坚持一下,摘掉口罩畅快呼吸的日子终将到来。
4月1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六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3月31日0时至4月1日12时,北京既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为连续8天无新增本地病例),实现双零增长。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零报告不等于零风险,疫情还没有结束,要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自觉做到勤洗手、戴口罩、留距离、不聚集。
这段时间,国内疫情防控向好形势发展巩固,全国一些地方出现“摘口罩”的情况。加之天气渐渐热起来,戴口罩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加大了一些人“摘口罩”的冲动。然而,北京仍处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境外疫情持续高发阶段,北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的局面没有改变。北京要求对所有入境人员全面落实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规定,对现有居家观察人员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措施严格到位,这种情况下,北京还没有到“摘口罩”的时候。
从4月1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每日通报中增加了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回应了近期公众对“无症状感染者问题”的关切。连日来,各地零星出现了与无症状感染者相关的病例,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且具有传染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北京市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以及所有入境人员进行健康筛查和隔离医学观察,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一经发现即纳入临床观察和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诊。
面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疫情的风险,个人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关键仍是要严格执行已广为人知的防护措施:外出戴口罩、无事不聚集、保持宽距离、注意手卫生、居家常通风。既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能麻痹大意,一定把戴口罩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外出的标配。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每个人都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儿,不能为了图一时“方便”“舒服”就摘掉口罩,不能因为考虑自己感受而妨碍疫情防控大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全民戴口罩的行为,产生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正效应: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冬春季节,北京多家医院接诊的感冒患者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有的医院相关门诊量下降约三分之一。疫情防控时期与以往感冒高发季节重合,全民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措施,在防控新冠肺炎传播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的感冒传播。看来,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疫情防控的要求,也是遏制感冒等各种传染病的基础保障。
日前提交审议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要求: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等。戴口罩强制令始于此次疫情的防控举措,疫情过后,戴口罩的标配行为将成为法定的防疫文明行为规范。
无论就现在还是将来考量,严格执行戴口罩等防护举措,都将成为社会生活诸多场景的文明行为要求。国内复工复产步伐逐渐加快,社会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正常,而北京疫情还没有结束,切记不可放松警惕掉以轻心,不可降低标准放宽要求,而须严格执行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等防疫要求。
戴口罩是相对硬性且需广泛执行的防疫措施,什么样条件下人们才能放心摘下口罩,应当由权威机构和职能部门经过科学研判提出意见。普通市民根据权威机构和职能部门的意见戴口罩,不但是一种文明行为要求,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约束。已经进入4月,广大市民再坚持一下,摘掉口罩畅快呼吸的日子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