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继承
2020-04-02 09:48:3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邈
 

不知不觉,又一年,清明节临近了。说起清明,人们可能想到“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的世代农谚,可能想到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篇。清明,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

清明与青团。《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此美好的天气,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去田野里踏青,在小河边寻春,正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青团。在江南,清明是要吃艾草青团的。绿绿的松软的皮儿,有一点儿黏,却不沾牙齿,可以加上红豆馅、芒果馅、芝麻馅等,入口即融,“色如翡翠,清香甜润”。甜,是清清的甜,淡雅的甜,所以是不腻的,隐隐带有辽远悠长的青草的气息。熟悉而又陌生。我虽是地道的北方人,平时也不沾一点儿甜食,却独爱这青团的美味,或许是念着给我介绍青团的朋友吧!

清明与祭祖。清明时节,万物初萌,百花争宠,人们要去扫墓,要祭祖。因临近雨季,人们要到先人的坟墓,察看坟墓是否坍塌,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 焚烧纸钱,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清明扫墓特有的程序和仪式,据说已传承千年,一方面表示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莫大的关系。《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敦实醇厚。清明,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要继承传统孝道,继志述怀,而且要用自己孝心孝行为子孙避祸祈福。阴、阳,乾、坤,过去、未来,在清明这一刻贯通融结。

清明与家事。清明节,所谈避不开生死,既然无法回避,那就坦然自若的面对吧!少年家事庭,经常要处理继承纠纷,一个真实表达死者意愿且合乎法律的遗嘱,对于一个家庭顺心平稳继承遗产至关重要。曾有一案件,父母去世后,没有留下合法有效的遗嘱,剩下的仅有的一处住宅,兄弟姊妹轮番用电焊焊门,用砖头砸门砸窗,竟闹了十年而不止。我疑惑于清明节时,他们是如何祭扫父母的坟墓,又会在坟墓前说些什么呢?希望清明时节淅淅沥沥的春雨,能浇灭欲望争夺的火焰山,能灌溉因同宗同祖而本应慈善悲悯的心田。三毛曾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清明与遗志。临去之言,念念不忘者,所寄深重,可言物,也可言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陋室之中,病榻之上,临终不忘国家统一的大业。《与妻书》中言: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为了民族独立富强,抛妻弃子,死得无比决绝。我想,有一种哭泣,是在写给爱人诀别书信时于黑暗中强忍放声的恸哭,撕心裂肺,把牙齿嚼碎。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而其志却气贯长虹,虽经百岁千载,言犹在耳。勿忘!壮士鲜血写就的遗志,那时,他刚刚二十四岁。

清明,清静明柔,自自然然。清明,焚香敬宗,祭我华夏一族共同祖先,躬身承国士未酬远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踏实奋斗!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