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法院集中发放农民工工资现场。张梦瑶 摄
天台法院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宣读搜查令。张梦瑶 摄
近年来,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在建立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过程中,殚精竭虑激发执行干警工作热情,在坚持依法执行的基础上,鼓励干警讲拼劲、讲闯劲、讲韧劲,完善立、审、执、破衔接机制,集中火力精准执行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打出破难攻坚“组合拳”,2019年全年新收执行案件6566件,执结7055件(含旧案),执行到位金额6.01亿元,工作成效明显。
硬气执行“讲拼劲”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了,被执行人却拒绝交出被查封车辆,拒绝腾退被查封的房屋,结果自己进了牢房。
今年61岁的老郑是浙江杭州人,他向别人借了50万元钱,说好一周内就还钱。结果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老郑还是没还钱。于是他被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老郑需归还借款和利息,但是老郑一直没主动履行。即使执行干警上门把腾房公告、执行裁定书、限制高消费令送给他的时候,他还是无动于衷。执行干警告诉老郑,必须把车辆交到法院,老郑同意了,但是过了几天他还是没行动。
当执行干警催促老郑抓紧时间交付车辆时,老郑仍然只是口头答应,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公安机关拘留老郑后问其为何不配合法院执行时,老郑表示,如果房子腾退了他就没地方住了,去法院又怕被拘留,所以就没执行。
老郑被天台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后,检察院批准逮捕并向法院移送起诉。天台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老郑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
据悉,该院创新执行理念,完善立、审、执、破衔接机制,实行不执行裁判后果告知制度,着力构建“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长效机制,自动履行率为60.56%,居全市第二。同时,严厉打击拒执行为,网上布控1891人,罚款3617件,拘留478人次,以拒执罪判处2件2人,制裁违法率为75.87%,居全省第四。
“在我们天台法院,有一种台州式硬气。”天台法院院长葛利江表示,“这种硬气体现在不管被执行人如何耍赖,我们执行干警都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
效率执行“讲闯劲”
创新执行模式,探索精准化执行机制,集中火力、精准执行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发起银行、支付宝、微信存款查询28.79万余次,查封房产2045处、车辆1820辆,初步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的“一网打尽”。这是2019年天台法院的部分执行数据,显示了执行干警一往无前的“闯劲”
仅仅两年,“超级朝天椒”就声名鹊起,她就是天台法院执行局年轻女执行干警潘胜子。回想起2017年底潘胜子刚进执行局的样子,“师父”徐统开玩笑地说,完全颠覆了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女生的印象,潘胜子做事风风火火、“锱铢必较”,两个案子办下来,徐统就觉得这个徒弟是一名十足的“女汉子”。
“执行工作繁琐又艰难,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性,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问师父。”潘胜子说。天台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徐统被大家唤作“统军师”,潘胜子刚进执行局时,就是和徐统一个办公室的,他也成为她执行工作的“领路人”。
潘胜子发现,执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照本宣科反而效果不佳,如果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及时做出调整,却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姜还是老的辣。”潘胜子说,在与“统军师”的一次次交流、实践中,她少走了不少弯路,也取得了明显的执行效果。
据统计,天台法院着力加强信用联合惩戒,累计限制高消费、出入境5872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241人次,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与此同时,执行信息化工作也创新开展。天台法院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实现执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逐步推进无纸化办案,并强化电子送达深度运用,将信息化贯穿到办案全过程,实现部分执行文书自动推送,让当事人更加了解执行过程。
“在被上级法院确定为智能化试点法院后,我们将该项试点作为建立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天台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卫介绍说,“我们做到四个到位,即调研到位、调试到位、制度到位、培训到位,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了解,该院执行档案质量符合要求,生成效率从最初每本平均50分钟缩减至当前平均10分钟以内,新收案件实现随案生成,减负提效目标初步实现。
温情执行“讲韧劲”
强制执行说的是强制,但有时候强制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是执行干警的温情和韧劲。
“你脾气一直这么好吗,有没有对象?小姑娘,我给你介绍对象吧。”不久前,执行局小姚遇到的一个申请执行人对她说。
这位申请执行人在执行局算比较有名的,因为他的两个执行案件让小姚和另一位执行法官十分头疼。但对他来说,执行不到位,就是法院的责任,不管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不管是否深夜执行,执行款不到位的唯一原因是执行法官在“懒政”,甚至说:“要你们这些公务员有什么用,三个月了一分钱都没到位,还拿公家的钱,你别干了,我做的话绝对比你做得好。”小姚解释了多次:“被执行人确实不在家,他的邻居也证实了这个情况。”最后他说,被执行人好像在绍兴,但不知具体地点。案件还是陷入僵局。
直到小姚第四次前往被执行人家时,将被执行人控制到法院,因无法一次性归还而准备执行拘留措施。第二天,被执行人的家人将东拼西凑的钱交到法院。而申请执行人表示几百元的利息必须一分不少,坚决不能退让。而被执行人父母均已年迈,再也无力支付利息。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以前是旧识,小姚积极进行了调解,在半个多小时的僵持后,申请执行人松口,本案执行完毕。
申请执行人在微信留言中终于表示感谢,并表示要和小姚“做个朋友”……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通过温情执行,申请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均能体会到执行法官的良苦用心,往往主动配合提供联系方式和财产情况,促使案件顺利执行,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