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办好 一次化解
2月13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速裁法官刘艳玲吃过早饭就来到办公室,为一场即将开始的在线调解做准备。“以前很少用视频调解,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刘艳玲不免有些担心。
网络连通了。面前的这块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各方当事人的影像。此刻,原告在当地通过手机进行视频,被告则在陕西通过电脑与法官连线。
一切顺利。半个小时,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圆满调解。被告承诺当天就兑现一部分款项。
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调解员,刘艳玲所在的商事调解速裁团队组建不到两个月,一直处于加速度状态:办理诉前调解案件17件,速裁案件53件,办案周期从49天缩减至5天。
“分调裁审”,作为博山区法院一站式建设的重要抓手,自今年初正式运行以来,不断释放红利:今年以来,民商事案件立案472件,同比大幅减少。其中适用速裁立案210件,占民商事案件立案总数的44.49%;结案118件,占民商事案件总结案数的54.03%,平均结案天数仅为8天。
分流有“道”,案件从源头减量增效
10多平方米的空间,看起来只容得下一张床。昏暗的光线,满地堆放的输液管、药瓶、杂物,照片中的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于杨。
35岁的于杨是博山区法院“于杨法官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速裁审判团队)负责人,今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处理了十几年道交纠纷,眼前接手的这个案子让于杨皱紧了眉头。9年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赵某被撞成植物人,至今躺在床上。丈夫不得不承担照料妻子的重任,高昂的后续治疗费不断产生,生活捉襟见肘。
“这个案子案情复杂,两级法院多次审判,原告多次申请强制执行。”于杨考虑再三,认为只有调解才能真正化解双方矛盾,让赵某尽快拿到后续治疗费。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被告同意将原告主张的费用全部分期支付,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不仅依赖于法院终局裁判,更有赖于诉源治理这剂“良方”。
交通事故能否快速处理历来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2019年1月10日,博山区交警大队门前加挂了“博山区人民法院于杨法官工作室”的牌子。事故认定、矛盾调解、案件受理审判、保险理赔,当事人进入事故处理科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博山区每年发生大小交通事故超2000起,而且逐年递增。经过多元调解过滤,到法院起诉的纠纷却逐年递减。”于杨说。2019年,于杨带领工作室诉前化解纠纷118件,审结案件635件,过付款项3500余万元,调撤率达76%。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解决机制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这是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我认为关键词是‘一站式’,即要素齐全、人员到位,各环节相互衔接、运转有序。”在博山区法院副院长郑杰看来,就法院内部而言,当务之急是做好案件繁简分流、“分调裁审”。
“分调裁审”,“分”是前提也是关键。
在博山区法院,分案机制好似一个立体、动态、分层的漏斗,每一个案件都要按照纠纷发生与案件审理的流程进行多层次分流。立案登记前要经过导诉员“问诊”,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证据充分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诉前调解。
调解不成的案件一键转立案,由原诉调团队直接审理,实现诉调无缝衔接。没有被调解速裁团队选入而直接推送给快审团队的案件,还将面临二次甄别,快审团队认为具备诉前调解可能的,依然可以纳入“分调裁审”平台进行诉前调解。
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博山区法院探索出一套案件分流标准。“经过分析,我们将发回重审、公司股权、建筑施工等9类案件确定为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直接交给精审团队审理,剩余案件则推送给速裁团队,由速裁法官按收案总数52%的比例优先挑选。”该院立案庭庭长杨斌介绍说。
从随机分案到法官自主选案,刘艳玲并不隐瞒当初人工识别案件的忐忑。“不适应,不敢选。”她说,有些案件看似法律关系明确、证据充分,但经过和原、被告沟通后发现不适合速裁。
为解决选案顾虑,博山区法院出台了一项配套规定,给速裁法官预留3%的案件选错退回空间。
运行两个多月,速裁团队逐渐体会到这种分案机制的“好”来,可以提高全院办案整体效率。
调解速裁团队简案快办、类案快审团队普案专办、精审团队繁案精审,案件按标准各归其道、多道并行,正在博山区法院变成现实。
裁断有“速”,20%人员审超50%案件
2月12日上午,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在博山区法院通过智慧庭审平台开庭,原告白某与远在韩国的被告刘某达成和解协议,用时仅20分钟。
2月19日上午,原告石某诉被告吕某离婚纠纷案在线审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时仅28分钟。
2月19日下午,原告张某与被告唐某承揽合同纠纷案在线开庭,涉诉双方皆服判,用时仅30分钟。
“从未想过办速裁案件。”在法院工作了近20年,和大多数法官一样,刘艳玲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商事审判领域的专业型法官。
“速裁都是简单的案件,不利于提升业务水平啊!”
“办速裁案件,是不是领导不重视我的能力啊?”
起初,听说院里要搞“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干警们不免心生疑虑、议论纷纷。
“不了解、不理解、不重视、不参与,这是速裁团队组建之初最大的问题。”郑杰坦言。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博山区法院党组用了3个月开展思想动员、组织干警培训、鼓励干警调研。
科学分案流程、“分调裁审”平台优化、配套保障机制……干警们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相继出炉。速裁团队组建工作一启动,从法官到书记员,大家纷纷主动请缨,其中不乏多位资深法官、副庭长。
博山区法院崮山人民法庭调解速裁团队、域城人民法庭调解速裁团队、民事调解速裁团队、商事调解速裁团队、交通事故调解速裁团队,这5个速裁团队拥有全院20%的审判力量,却消化着全院超过一半的案件。
“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在办速裁案,也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团队,院里有很多保障机制。”刘艳玲告诉记者。比如,遇到技术问题,技术团队第一时间响应迅速解决。遇到业务问题,可以寻求对口业务庭的帮助。“尤其是送达、保全、鉴定这些事务性工作集约化管理,专人专办,为法官节约了很多时间,可以更好地专心办案。”刘艳玲说。
《关于民商事案件“分调裁审”工作规程》《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方案》《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工作规范》《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工作规范》《跨域立案工作规范》《速裁案件审限规则》《要素式审判方式指引》等10多项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形成程序规范、运行流畅、紧密配合的一站式建设供给格局,为审判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过去老百姓打官司往往要跑好几次,现在调解不成立即转为速裁,大部门纠纷一天之内一次性就解决了。”速裁法官郭顺利所在的崮山法庭是山区法庭,管辖4个镇,最远的地方距离法庭近4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在他看来,“分调裁审”机制深受山区百姓欢迎。
服务有“质”,多项职能从后台到前台
元旦刚过,博港律师事务所律师乔秀旺就早早地来到了博山区法院办理诉讼案件财产保全。
让他惊讶的是,一直以来由多个部门负责的保全工作在诉讼服务中心有了集中办理窗口。填表、审查、缴费,几分钟就走完程序。
“真是太方便了!”面对眼前的一切,从业20多年的乔秀旺不禁感慨万分。财产保全涉及到审判庭、立案庭、执行局。以往,代理人一个一个部门跑下来,最后拿到财产保全通知书差不多要一周。“现在集约化办理,两天就收到了确认通知,省时省力还省心。”乔秀旺说。
“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也在变。不断探索提升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必须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对事务性的纠纷解决工作进行集约管理,从而提高司法效率,这已经成为博山区法院党组的一致共识。”博山区法院院长韩强说。
建筑面积从120平方米到560平方米,诉讼服务窗口从框架式变成通透化,服务功能从7项增加到14项。2019年12月起,博山区法院将全院最好的位置——审判法庭一楼二楼拿出来,改造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除常规的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跨域立案、诉调对接、执行立案、涉诉信访、档案查询功能外,集中送达、财产保全、司法鉴定这些原本分散在各业务庭室的职能全部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从后台推向前台,由专人集约化办理全院各类案件的送达、鉴定、评估、审计、检验、公证等工作。结合“互联网+”智慧诉讼新模式,当事人可以享受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
2019年8月10日,一则标题为《淄博首个“24小时法院”在博山建成》的新闻在各大媒体刷屏。
“有24小时超市、24小时药店,想不到还有24小时自助法院,老百姓打官司真是方便了!”今年1月10日晚7时许,刚从外地赶回淄博的廖女士来到博山区法院的“24小时自助法院”,不到5分钟就完成立案,她对此感慨万千。
刷身份证登录、点击立案选项、上传立案材料、提交诉状,当事人借助诉讼服务终端可实现自助立案登记。而摆放在一旁的智能云柜,有“寄件”“取件”功能,可实现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材料的“跨时空”接收。
这个位于博山区法院审判楼北侧的“网红法院”投入使用以来,完成自助立案244件,收转材料316份。实现了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
“美中不足的是办公楼有点老旧,硬件设施还跟不上。”韩强坦言。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现代的诉讼服务中心,博山区法院党组正在为此而努力,新审判法庭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而一同发力的还有机制改革。在韩强看来,简案快办、普案专办、繁案精审,这是人民法院亟待建立完善的新型审判机制,是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必须走的路子。
“看准了就去做,早做早受益。”韩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