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自励,追随理想信念的那一束光

——记四川芦山法院青年女法官刘冬琼
2020-03-06 11:00:3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诗雨
 

  见过刘冬琼的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亲劲;了解刘冬琼的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韧劲;熟悉刘冬琼的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拼劲。艰苦的成长环境,2年的偏远乡镇挂职锻炼,多年的法官之路,锻造了她坚毅的品格,办案的笃定,为民的亲和,性格的质朴,法官的操守。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让司法更有温度

  刘冬琼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农村,家中有父母、哥哥,家庭收入主要靠父亲一人常年在外务工。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她长期寄住在亲戚家,尽管这样,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助学贷款成功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参加工作后,她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她就像是一道暖阳,给周围的人和事以温暖,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更加热爱、珍惜生活。

  艰辛的成长经历,使得她在办案的时候,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记得她在办理乐某某诉某公司劳务合同一案时,原告作为农民工为该公司完成了其承建小区的部分防水劳务,工程完工后劳务费一直拿不到。翻开卷宗,她自然地想到儿时,年末父亲讨要工钱无果的情形,体会到和自己父亲有相同经历的农民工的无奈和不易。考虑到原告的认知水平,她几次到小区细致地调查,才做出最后的判决,保证原告如额拿到劳务费。事后,她耐心细致地提醒当事人今后务工该注意的事项。她希望通过自己多一点点努力,让心中的正义“飞入寻常百姓家”。

  带着母亲的嘱托坚持工作,让司法更有力度

  在 2019年6月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刘冬琼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她并没有当回事,依然忙着手上的工作。10月按医嘱在华西医院复检,经过进一步的诊断,系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需要手术切除。可那时候是繁简分流试行驶入正轨初见成效,总结经验进行推广的关键节点,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为不影响法院整体案件质效,她毅然决定先暂时将手中的工作捋顺,再去治疗。刘冬琼所在的简案团队3名法官、3名辅助人员,办理了全院70%的民事案件,案件办理节奏快,平均审理天数都在30天以内。每天开庭、写文书、接待当事人、调解…时间在简案这个团队里变得缩了水,总感觉不够用。在这样忙碌的工作情况下,让人忘记眼前这个人是两个幼儿的母亲,忘记眼前这个人是急待做手术的病人。她将诊疗单放到了办公桌的最底层,却将案件卷宗放在了最上面,一头又扎进了卷宗中。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12月,正准备接受治疗的刘冬琼接到了噩耗,远赴新疆务工的母亲,突然昏迷住进了乌鲁木齐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每日一两万元的巨额花费,这对靠打工挣血汗钱的父母来说,难以承担,医疗费用重担落在她的肩上。此时此刻,她不能到母亲身边照顾,白天,依旧照常开庭,接待当事人,写裁判文书……晚上,与哥哥视频了解母亲在重症监护室的情况,关注母亲是否脱离生命危险。整整9天,她紧绷着神经终于等来电话那头传来母亲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的好消息。

  同一办公室的邓法官回忆说:那段时间,对冬琼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从她眼睛里的红血丝、明显黯沉的脸色、眉宇间的焦虑都看得出她顶着巨大的压力。我们让她将手上的案子交给我们来办理,她只微微一笑,说处理完自己手里的案件才能安心去做手术。我们知道她是寄情于工作中,用另一种形式履行对她母亲的承诺。事后,问她当时什么心情,她说:“其实我也没有想那么多,母亲之前就经常叮嘱我:要记住自己是农家的闺女,要想到老百姓的苦、老百姓的难,把老百姓的事办好,我们就放心了!”我们都被她感动了。

  刘冬琼是工作中的办案能手,又是生活中的“高情商”,她兼顾多责,但能扛得来;她角色转换,但能应得来。她的大儿子4岁多,小女儿不足2岁,在荥经县家中由丈夫及公婆照看,丈夫对她小小的“要求”是每个周末能回来陪家人,外加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今年新冠疫情暴发时,她又一次对家人“爽约”,毅然回到工作岗位,对于工作,对于事业,对于群众,她永远重诺守时,雷厉风行。

  这就是她,一个坚毅、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好法官!一个善良、温暖,胸怀大爱的好母亲、知心人!一个懂事、听话,孝顺父母的好闺女!为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为了人民法官的使命,她孜孜不倦,一路前行,只为追随理想信念的那一束光!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