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精准防控

2020-02-21 11:02:0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沈慎
 

  【现象】利用小程序自动定位,监测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病点;依托交通枢纽健康申报系统,自主填写健康状态、始发城市,减少车辆排队等候时间;通过扫码登记返程人员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追踪与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线索……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到疫情防控中,实现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对流动人员信息的精细掌握,提高了抗击疫情的精准化水平。

  【点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科学技术也往往能带来有效办法。这次疫情防控中,科技力量的使用就是有力证明。

  相比传统的人工记录、填表统计、排查筛选等举措,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疫情防控的决策、发现、处置等环节,成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大数据,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动态人员流动信息,服务国家对整体疫情态势的预测预警,为各地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支撑。一些大企业也实时开发基于各种大数据技术的APP工具,比如“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等。这些数据化工具有利于公众做好自身防护,阻断疫情传播。事实证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科技力量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面向社会公众的大数据应用,展现了新技术蕴藏的潜力和广阔前景。这启示我们,大数据技术要想发挥更大作用、更好造福群众,必须建立起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中心,面向全社会的数据服务体系。对于政府来说,要实现政府信息平台和数据平台的融合,将大数据更好服务社会,以此优化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要通过整合数据源,拓宽数据利用渠道,充分利用长期沉淀的数据,在产品创新中发现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机会。

  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检验着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和社会成效。客观来说,把技术力量应用于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有可以挖掘的潜力。比如对防控数据的统计,不少地方依然重复着人工记录、层层上报的老办法,牵扯了基层干部过多精力。再比如,由于企业、政府、社区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数据共享还处于一般水平,影响了疫情数据运用的有效性、可靠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提升技术供给能力、丰富使用场景是当务之急。从长远来看,要构建集各种数据信息于一体、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大数据平台,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运转体系,建立重大任务中大数据使用的长效机制。

  将科技力量应用于精准防控,也要避免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违规行为,还是窃取个人信息和侵犯用户隐私等隐患,都需要统筹考虑。日前,中央网信办针对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发布了通知,要求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要坚持最小范围原则,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落实这些要求,关键在于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筑牢制度堤坝。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