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心理“病毒”带来过度恐慌
2020-02-07 09:32:4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陈武
 

  随着疫情防控战的深入,各类人群的心理状况也逐渐受到关注。这其中,有疫情直接受害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也有普通民众居家所产生的孤独、焦虑状况。可以说,心理防疫是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首先,要警惕心理“防火墙”的失效。我们都知道,电脑需要有防火墙才能更安全地运行。人也一样,我们每个人也有看不见的“防火墙”,以免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简单来说,这个防火墙的功能就是将一些不愉快的情感、事情或情景,与意识分离,排除到自我的意识之外,从而避免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适、不愉快甚至痛苦。

  这个防火墙成了我们个体边界的一部分,就像城市的围墙一样,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在这次疫情之中,各类信息铺天盖地地向个人袭来,而有些不让人愉快的内容,正反复地、累积性地攻击着我们的防火墙。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我们需要戴上口罩做好防护。而这些心理上的“病毒”,同样需要引起社会重视。

  这种心理“病毒”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使人们的情感被高度唤醒。当人们面临如此大范围的疫情发展,尤其是在看到很多受害者故事的时候,会很容易形成替代性心理创伤,让自己不能自拔。第二,情感失调。疫情期间,人们获取的信息是丰富多元的,正能量内容会让人感动,一些负面案例又会让人愤怒。过于频繁的情感变换,可能导致人的情感模式紊乱,从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警惕心理防火墙失效,要学会戴上心理的口罩。一方面,要防止信息过多摄入,学会通过其他活动分散注意,把自己从大量负面信息中解放出来,防止心理上的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寻找隔离期间的意义和价值感也非常重要。通过看书、练琴、创作等方式,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生活节奏,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这次疫情。反之,就容易陷入焦虑不安、愤怒谩骂之中。

  其次,要正视恐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事实上,恐惧是人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比如,当人看到一条毒蛇,多半就会产生恐惧情绪。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恐惧的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有利于我们躲避危险,做好逃跑的准备。

  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恐惧,不要刻意让自己不恐惧,更不要无知者无畏,不做相应的防护。这几天,一些新闻报道的确诊案例,正是由于不严肃对待疫情,不顾劝阻聚会、聚餐导致的。

  任何事情,都在于对“度”的把握,恐惧也不例外。从媒体报道来看,有不少人会盲目恐慌。比如,一些人会采取不合理的措施,歧视来自湖北的人。这样的过度恐惧行为,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同样地,理性恐惧还有赖于对疫情的理性了解。只要人们掌握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针对“传染性”这一关键特征做好防护,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审慎对待。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做好身体防护,又要做好心理防护。人们心理的防火墙,不是为了隔离关注和爱,而是让我们更积极、更有建设性地参与防疫战。对疫情应有的警惕,不是盲目跟随网络信息,而是做到独立思考、理性认知,避免过度恐慌。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