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1日迎来代表报到日。今年的报到现场有些“不一样”。据报道,此次北京市人代会已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物品,代表们自带洗漱用品。2019年11月,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对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出了限制。
最近,多地陆续进入地方“两会时间”。今年地方两会同样有很多新气象,比如部分省级两会首次增设“代表委员通道”,回应民众关切。再比如,为配合实施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北京人代会代表住所不再提供“六小件”一次性洗漱用品,部分代表自带这些用品来参会。
每年地方两会都是万众瞩目,无论是会务组为代表、委员提供的服务还是代表、委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广泛关注。以北京市人代会为例,代表住所提供的《生活垃圾常见物品分类指南》以及垃圾分类设施,通过引导代表进行垃圾分类,来向社会示范垃圾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务组这种安排也是提前对实施垃圾分类制度进行“预热”。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也是解决“垃圾围城”的重要方面。对此,上述条例对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出限制很有必要,而要落实这样的规定,两会是重要的契机。这是因为,两会代表住所不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既能减少垃圾,也能节省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向旅游饭店业乃至家庭传递一个信号,即每个“单位”都应积极参与垃圾减量。
代表自带洗漱用品参会,既有利于自己养成良好习惯,而且也是垃圾减量的传播者、示范者,有望引导更多市民加入到垃圾减量队伍中。虽然说垃圾减量是一个长期工程、全民工程,但起步阶段很重要,一旦更多代表自带洗漱用品,就能形成更大的示范效应,不仅有利于垃圾减量,也有利于减少一次性塑料物品对环境的污染。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采购可重复使用和再利用产品。而在法律责任部分,这一条没有相应的罚则,这意味着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只能去引导市民。显然两会是重要的引导场合,代表是引导“大使”,因此应最大化发挥两会的引导作用。
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是大趋势,除北京外,不少城市也已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比如,广州这两项工作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再比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上海湿垃圾的日均分出量9200吨、全市垃圾分类达标率提升至90%,16个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均达到优秀标准。
如何让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更深入人心,取得更好效果,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建议,每个参与垃圾分类的城市,都可以利用好地方两会这一重要契机来推广生活垃圾管理新理念,有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外,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无论是会议服务还是代表、委员,也应当围绕垃圾分类和减量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