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要赢得市场需回归“顺风”本意
2020-01-09 10:01:50 | 来源:羊城晚报 | 作者:阅尽
 

  春运将至,滴滴顺风车也加快了回归步伐。据报道,继北京等地后,滴滴顺风车日前在上海、杭州等地也恢复上线,全国已有18个城市重新上线运营。

  或是好事多磨,或是命途坎坷,重回公众视野的滴滴顺风车似乎并未迎来多少鲜花与掌声,反受到不少质疑与吐槽。有的嫌用车麻烦,有的抱怨车少,更有的指责:好端端的顺风车,给折腾成这模样!

  重出江湖的滴滴顺风车可算是做足了安全功课,不仅司机(车主)的准入门槛提高——需经常规的证件审核,还增加了视频动态审核及行前、行中保护等设置,且司机接单的地点与次数均有限制,如只许设置4个常用地点,一天只能拉两单等。

  至于乘客,要想搭车也需经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还要经过“考试”——答题,获得乘客“行为分”。虽说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起码得过好几道“安检”。

  这一来,车主准入门槛提高,入行合标车锐减,路上的顺风车自然就少了。乘客原本只是想搭个顺风车,不料还要经受如此这般的“考验”,抱怨也在所难免。但话说回来,商家如此做,也是形势所逼。

  人们不该忘记,2018年河南郑州与浙江温州接连发生两起命案,一位空姐和一位20岁的姑娘均因乘坐滴滴顺风车而遇害,涉事企业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滴滴顺风车不得不在全国全线下架。

  显然,现今顺风车使用中的诸种繁琐与不便,都是在为过去所闯的祸“埋单”。人们也总是期望在用车方便自由的同时又更安全,只是,现实中鱼与熊掌兼得的好事太少,当事情只能顾及一头时,天平就只能更多地向生命安全倾斜。

  况且,以往顺风车的闯祸正是因为风控制度的疏漏——此前对司机及其运行几无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无限次跑,结果,顺风车变成了出租车,这不仅对出租车行业秩序造成冲击,令顺风车的性质变味,亦大大增加了运行风险。

  因此,当滴滴顺风车重新面对公众时,它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乘客不适,似乎正是其应付的代价。公众的不满与吐槽,恰恰也说明企业在衡量安全与公众便利时,尚未探寻到令各方都满意的最大公约数。

  事实上,由于顺风车在公共出行方面的特殊性,如何更好地兼顾便利与安全的平衡,不仅企业仍需做更多的创新性开拓,政府相关部门亦应有所作为。如能否统筹社会各方的大数据,搭建开放性的顺风车大平台,企业、乘客均各取所需,这样,无论安全性还是便利性都将大大提高。

  顺风车虽说由企业主导,但若想真正便利公众,令车主有参与积极性,顾客搭乘亦更放心更方便,显然亦需政府行政之手的助力。总之,顺风车只有名符其实“顺风”才会有生命力,否则,一切都可能只是传说。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