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产品不减反增 农村市场怎么治
在四川成都莲花菜市场,某摊位售卖的真空包装腊肉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且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信息;在天津宝坻王卜庄农贸市场,某摊位售卖的衣物无任何标签标识,无质量等级、材质等信息,商品劣质……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19年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回头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报告》显示,农村集贸市场“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屡打不绝、甚至有所反弹,反映出农村消费环境还需继续加紧治理。
“三无”产品不减反增
据了解,中消协于2018年针对全国31个省市155个农村集贸市场开展了调查体验活动,发现农村集贸市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等管理问题。同时,“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和过期产品等“活跃”于部分农村市场,问题突出。
2018年底,中消协会同地方消协组织对调查体验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约谈、建议等方式,督促部分农村集贸市场进行问题整改。同时,农业农村部牵头6部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为了检验整改整治效果,中消协于今年9月~10月针对2018年调查体验得分排名相对靠后的60个市场开展“回头看”活动。结果显示,各环节体验得分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监管部门对所辖市场采取的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此前调查中农村市场最为普遍的假冒产品问题在2019年得到明显改善,60个市场中存在假冒产品的市场由2018年的35个下降到2019年的19个。存在伪劣产品和过期产品的市场也比2018年有所减少,存在伪劣产品的市场由2018年的17个下降到2019年的11个,存在过期产品的市场由2018年的8个下降到2019年的5个。
2019年,60个市场实地体验的得分为62.26分,与2018年相比提高了1.56分,但仍处于及格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0个市场中有32个市场存在“三无”产品,而2018年这一数量为24个。“三无”产品在市场上发生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出现明显的增长。
市场管理存短板
除了流通商品存在“三无”产品等问题之外,农村集贸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环境质量差、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市场管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占道经营问题仍是市场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占道经营阻碍车辆正常通行,影响道路交通正常秩序,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也影响到消防安全。从“回头看”的情况来看,占道经营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在60个农村集贸市场中,发现30个市场存在占道经营现象,占比为50%,较2018年上升13.33%。
环境卫生方面,在60个农村集贸市场中,发现19个市场存在卫生环境问题,占比为31.67%。卫生环境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随地乱扔、清理不及时,杂物乱堆乱放,污水横流,异味明显等。
消防安全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无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无法使用以及无消防通道或消防通道被占用等。在60个农村集贸市场中,无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无法使用的市场为44个,占比为73.33%。无消防通道或消防通道被占用的市场为52个,占比为86.67%。
从《报告》来看,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农贸市场在过去一年中整体消费环境基本没有变化,并且占道经营、卫生安全、消防隐患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市场怎么治
此次调查显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问题仍然突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应大力推广集中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村集贸市场供应链体系,鼓励借助大型商贸或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和物联网技术优化供给,不断提高商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程度,满足农村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应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联动,积极打造消费者广泛参与的互动监管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三无”产品等侵权行为。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商品及服务质量,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孙颖建议,大力开展农村集贸市场示范点建设、宣传和推广工作,组织周边市场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到现场学习体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推行诚信经营“黑名单”制度,强化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让严重违法失信市场、失信商户无法立足;大力推广设立农村集贸市场投诉服务窗口,畅通消费者投诉咨询和建议渠道,不定期邀请志愿者进行监督体验,持续改进商品和服务质量,建设放心消费农村集贸市场。
针对农村集贸市场管理问题,中消协建议,认真总结和推广农村集贸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验,定期对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市场管理人员工作档案,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励机制,落实到岗、具体到事、责任到人,加强对经营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考核,确保农村集贸市场经营活动安全、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