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法院:化解企业用工风险 构建和谐用工关系

2019-11-29 11:07:0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彦宏 杨晨晖 刘向智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为优化辖区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规范用工,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11月26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涉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新闻通报会,发布典型案例,为中小企业防范用工风险提供参考。

  特点:涉及解除劳动关系及 追索劳动报酬成主要纠纷类型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中小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明显滞后,给中小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发了潜在的诉讼风险。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分别作了类型化划分,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对辖区行业情况进行调研后,依据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特色,将企业注册资本和用工规模作为划分标准,将辖区内用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作为本次调研的中小企业范围。

  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全玉海介绍说:“东城区有着自身的鲜明的区位特色,是首都文化中心区、政务服务承载区、著名旅游文化城区和高端服务重要聚集区,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多集中在餐饮、住宿、物业、文化教育、交通、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服务行业。”此外,在这些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诉求日益多元化,已经从单一的工资报酬、解除劳动关系延伸至社保、公积金、开具离职证明、档案转移等劳动关系全过程。但是就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仍是中小企业劳动纠纷的主要争议焦点。

  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 劳动争议诉讼易发生

  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是重要一环。

  负责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李彦宏法官分析说,中小企业人员少,规模小,一般采取家族式、合伙式或独资式的经营模式,用工来源多为亲戚、朋友、老乡或熟人介绍等,人合性较强,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和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导致这些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较高的劳动争议风险。

  李法官坦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人情化色彩非常浓厚。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碍于亲朋好友的面子,在员工入职时未能明确约定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岗位职责等权利义务,更勿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中小企业出于人熟好办事的心理,让不具备专门知识的亲属担任企业人力资源、财务等管理要职,在员工招录、管理和解聘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日常劳动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明、签章管理不规范、随意开具收入证明、缺乏合规审查机制。部分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执掌企业全部话语权,决策仅靠其“口头”告知,但其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律认知,在架空人力资源、财务部门的同时,全凭个人意志处理人力资源专业事务,成为引发劳动争议风险点。

  容易发生集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难题。“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不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遇到企业难以预见的经济情势变化时,不能及时提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案,导致企业出现一时的经营困难,容易因资金短缺、管理层跳槽而引起集体性劳动争议。”李彦宏说。

  他进一步分析,以下行业的中小企业相较更容易发生集体性劳动争议:一是建筑业,因建筑工程层层分包造成项目回款周期长,部分承包人收到工程款后私自截留,造成劳动者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引发劳动者的集体讨薪行为。二是中小微互联网行业,不少难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决策失误或经营模式转型,通过经济性裁员或集中进行劳动条件的变更达到解除劳动关系的目的,进而引发不当的集体解雇行为。三是部分低端制造行业和零售业、服务业,该类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依赖较大,且因经济实力较弱、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经营困难,企业面临停产停业时极易出现集中的劳资纠纷。

  分析:新型用工模式带来新变化 用工形式“灵活”不规范

  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易发存在一定的原因。

  全玉海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购物、线上下单到家服务等新的用工模式和消费观念给传统的服务类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网络平台与零工经济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这种三方经营的新业态下用工模式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主体、用工环境、工作内容的固定性、报酬支付周期性等特征,呈现用工人员流动性高、工作时间零散、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同时,该部分群体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及相关协议比例不高,继而引发从业者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等纠纷的产生。

  此外,全玉海还指出,一些中小企业不规范的“灵活”用工形式也容易引发纠纷。中小企业尤其是部分低端制造业、零售业和餐饮服务行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这些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呈现出季节性用工特点;另一方面用工需求的弹性化也引起劳动力的频繁流动,难以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部分企业通过劳务分包、挂靠、个人承包等方式规避建立劳动关系以满足用工需要,这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采取不签合同、现金结算、不交社保、随时解除等“灵活”用工方式,与现有劳动用工制度的刚性规定产生冲突,进而引发纠纷,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举措:针对性地发出司法建议 多种方式优化用工环境

  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通过发出司法建议、邀请中小企业管理者旁听案件、到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普法宣讲等多种方式,通过送法服务提升中小企业防控风险的意识,促进中小企业不断规范用工行为。

  今年,综合审判庭发现涉及某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频发,仅2019年1月至6月就立案受理涉及该公司劳动争议案件共5件。经调研统计,涉及到该公司的纠纷问题多、争议大、诉讼风险点多,严重影响到该公司的良性运转。为此,综合审判庭于2019年9月2日向该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该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梳理完善规章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建议实施员工分类管理模式,建立公司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该公司收到司法建议后,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对其劳动用工流程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

  同时,综合审判庭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多次邀请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旁听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还走进中小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普法讲座。今年,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就曾联合北新桥街道司法所、街道总工会、簋街管理服务中心,为该辖区内的中小企业举办了“中小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专题普法讲座。

  综合审判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也有效提高了辖区内中小企业规范用工的意识,减少了企业的用工风险,提升了辖区企业的用工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它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邵倩雯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