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大法官清华开讲,小编全程聆听后写了一份心得
11月6日下午,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600多名师生互动交流。
100分钟的讲座下来,生动详实的案例讲解,充满高科技含量的授课PPT,亲切自然的视频连线,在场师生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整场讲座生动形象干货满满,还很接地气!”“这不仅是一场讲堂,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当下司法进程和法律实务的机会。”
遗憾没有亲临讲座现场?没有关系,小编在现场认真听课后,为你把讲座干货全整理出来了。
一个基本属性
第一个问题,首席大法官为什么要到高校办讲座呢?这要从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讲起。他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3”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在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活动。这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司法领域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首席大法官会向师生们介绍什么呢?周强开宗明义地讲,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围绕“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属性,谈一谈人民法院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划重点了,小编印象里,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属性明确表述为“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似乎是第一次。小编还注意到,整个讲座也是围绕新时代人民法院怎样才能更好地寻找事实、寻找法律来展开。首席大法官的观点也非常鲜明:
进入新时代,必须依靠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从一个报告讲起
就在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为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个经济体之一。这里面,中国法院有什么贡献?
正式讲座从一段2分40秒的动画视频《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法院很拼》开始,围绕“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这三个指标展开解读。
周强说,这个报告反映了中国法院在司法质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两者有何关联?
周强把二者关系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中,司法体制改革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制度机制保障,智慧法院建设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信息科技支撑,共同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司法体制改革“干货满满”
司法体制改革是讲座两大部分内容之一,“知识点”满满,小编记课堂笔记手都酸了,要点呈上: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的:主要是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根本尺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根本标准:人民满意。
干货来了,重点改革包括:
司法责任制改革。这是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法官亲历性的问题。
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通过审判专门化、专业化改革,建立与案件类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解决庭审实质化问题,让法庭在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要让各类矛盾纠纷通过最适合的渠道得到公正高效化解,让群众解决纠纷更方便。
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深化司法公开。主要目的是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让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法院可以有多科技范
信息化时代,智慧法院建设受到广泛关注,身处时代前沿的学子们更是兴趣浓厚。讲座关于智慧法院的部分也是科技感十足。
讲座现场,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在微视频中详细展示了司法区块链平台“天平链”、网络法庭的审理模式、AI虚拟法官等,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周强说,在互联网审判领域,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实行“网上案件网上审理”,通过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诉讼平台,广泛应用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即时通讯、图像识别等技术,提供从起诉、调解、立案到审判、送达、执行等全流程在线服务,在案件审理、平台建设、诉讼规则、技术运用、网络治理等方面,形成许多全球领先的经验。
那些被提及的人名和案件
整个讲座既阐释了审判工作的基本属性——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也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工作发展。很多亮点给小编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大量的人名和案件。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人民法院的靓丽成绩单是30多万干警艰苦努力奋斗来的。周强在讲座上念出了一长串先进典型的名字,每听到一个名字,小编就回忆起名字背后的事迹和精神,心潮澎湃。他们是:司法体制改革“燃灯者”——最美奋斗者法官邹碧华;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最美奋斗者法官宋鱼水;我就喜欢当法官——全国模范法官方金刚;我就想好好办案——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
周强动情地说:“他们都是司法改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他们用奉献诠释了为民情怀,用生命捍卫了公平正义。”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第一要务。案件,特别是大要案、新类型案件,永远是社会最关注的法院工作。不完全统计,整个讲座提及的具体案件超过20件,每一个案件都有重大意义。
比如,讲到审判专门化水平提升时,提及琼瑶诉于正案,厘清影视作品创作与侵权的界限。“同人小说第一案”,明确此类作品的权利保护边界。
讲到依法纠正重大冤错案件,提及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等。
讲到通过多媒体进行公开,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提到了薄熙来案、于欢案、聂树斌案。
讲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系列案、叶挺烈士名誉权案、方志敏烈士名誉权案等。
……
是不是每一个案件都耳熟能详,能不能感受到大案推动法治进步、弘扬社会正气的磅礴力量?
讲课最后,周强和在场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冷暖》,这是2018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插曲。
接下来是互动环节——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内容涉及司法责任制改革、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等,周强一一作了回答。让我们看看都碰撞出了哪些思想交流的花火?
在回答互联网司法新模式问题时,周强说,互联网法院发展的经验将来会更多运用到法院工作中来,包括在线审理、网络司法等经验。中国幅员辽阔,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元的,年轻人喜欢上网,就为他们提供在线服务。但还有很多偏远地区不能上网的群众,我们有马背法庭有背篓法官,会把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深山老林,人民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诉讼服务。
对于有同学提问“智慧法院会给传统的审判管理模式带来什么影响?”,周强说,在线审理不会影响法官的亲历性,反而通过互联网和AI的运用,有助于法官更好地寻找事实,发现事实,更准确地适用法律。在线审理只不过是审理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并没有把法庭的审理过程简化。
来听听同学们现场听课后的感受吧——
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姜林沣
——很荣幸聆听周院长的讲座,非常精彩。其中谈到的智慧法院建设、大数据应用、AI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讲课中还列举了很多的案例,体现了司法制度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过程。
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刘洋
——这不仅是一场讲堂,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当下司法进程和法律实务的机会,作为一名学法的学生,我们要脚踏实地夯实法学理论基础,做到积极发现新问题,为中国法治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圣玥
——整场讲座生动形象干货满满,还很接地气。作为法学生,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紧密相关,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会谨记周院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