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弃儿” 变身高端新品亮相市场
山楂药材下脚料可以做妇洁洗液新药,黄蜀葵废弃茎秆可以做成木塑板,丹参废弃物可提取做口红……以往中药材生产中,非药用部位、废弃物、下脚料,正在成为新宠。它们有的成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有的成为新资源药材、生物炭及炭基复合肥等产品。
目前,我国有300余种常用中药材依靠人工生产供给,全国的药材种植面积近亿亩,药材生产过程中每年直接产生非药用部位约8000万吨,加上药材及饮片加工下脚料,每年产生的废弃物近亿吨。如何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团队,历时12年,研究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将20多种中药材废弃物变废为宝,3年增效18.8亿元。
近日,该团队以“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适宜模式与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荣获2019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每年产生中药废弃物近亿吨
“受制于时代条件,中药研究一度缺乏对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没有条件研究药物各个部位的价值,所以对中药资源的利用较低。”63岁的段金廒记得,上世纪90年代读研究生时,经常看到田间地头堆满了被废弃的中药材茎叶,有的还散发着阵阵臭气,例如,当归种植、成熟要两年,每年在收获其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的同时,产生和废弃的地上茎叶量与根部的产量相当,而这些茎叶中含有丰富的酚酸类化学组分,具有抗凝血、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抑制马铃薯腐烂线虫等活性。
中药材废弃物不同于农作物秸秆,有药物活性,随便丢弃有可能污染土壤。段金廒曾经测算过,若将近亿亩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和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副产物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形成产业链,释放的价值不会小于药材的价值。“虽然非药用部位的药用价值小,但作为兽药、饲料添加剂、有机肥、生物炭等方面的价值充分挖掘以后,效益也是极其可观的。”
下脚料变新药还可做口红
历经20多年研究,越来越多的中药废弃物成为“宠儿”,被研发成新医药及健康产品原料,并带来可观的收益。例如,加工山楂药材或果干、饮品时,会产生大量废弃的山楂核,段金廒团队用干馏碳化技术,开发出天然高效安全的妇科抗菌洗液新药。“我们将山楂核在无氧条件下加热后,产生氢气、甲烷等可燃气和醋馏液,醋馏液的杀菌作用强,经过配伍做成妇科抗菌洗液新药。”段金廒说。
能解毒消肿、排脓止痛的黄蜀葵,浑身都是宝。段金廒团队还将废弃茎秆做成木塑板,对黄蜀葵花水提、乙醇沉淀过程中,“形成的溶液上漂浮着一层油状物,我们提取油状物里的药用物质黄酮,用于黄葵胶囊的提质增效。”研究团队成员郭盛说。
一度被“冷落”的丹参带花茎叶,经过段金廒团队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也于2015年左右进入陕西中药材地方标准。“我们研究发现,被废弃的丹参带花茎叶原料,茎叶中的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量与丹参根中的相当,有相似的药性,能活血化瘀,可替代丹参药材制备丹酚酸。”
在不久的将来,爱美的女性甚至可以用上丹参酮口红。段金廒透露,但丹参中起到活血化淤作用的丹参酮,并非丹参滴丸等药物的提取物,而丹参酮晶体是红色的,团队进行简单的工艺处理后,在实验室阶段研发出丹参酮口红。
转化8大类30余种资源性产品
中国的中药材菊花,每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其非药用部位的茎叶量是药用花量的6—8倍。江苏射阳的菊花面积超过1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段金廒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把菊花的茎叶用水蒸气蒸馏后发现,它的化学成分可以做精油、空气清新剂、香皂”。
此外,茎叶里提取的精油、黄酮,为每亩地增加3000元,把茎叶的渣子发酵后,做成纤维素酶,每亩有3000元的产值,这样,一亩地菊花产值6000元,茎叶和根全部利用还能产生6000元收益。
团队研究发现,菊花根茎里还有32%的菊多糖,与茎叶中有清热抗炎功效的黄酮共同加入动物饲料,可以改善畜禽肠道功能。
目前,段金廒团队已对银杏、黄蜀葵、芡实、丹参、瓜蒌、甘草、黄芪、黄芩、金银花、枸杞等20余种中药材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进行开发利用,转化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