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不够,护工来凑?

2019-11-03 14:01:48 |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刘旭
 

  “除了换药,一天来两次,一次两句话‘体温正常吗’‘有事按铃’。”10月24日,在沈阳市一家专科医院的呼吸内科病房,一位肺炎患者家属张硕抱怨说。

  他不知道,白班的责任护士李丽丽一个人负责6位患者,当天除了打针发药,巡房观察患者病情及输液情况,还写了护理记录,备血、采血。新收两位患者,护送一位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忙到下班时连口水都没喝上。

  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共有400余万人。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94.1%的调查对象认为,护士工作内容中占比最高的是打针发药,而对护士的具体工作并不了解。很多患者及家属甚至觉得高价请的护工已经替代了护士的工作。这是为何?

  “你照顾不好病人,为啥不请护工”

  10月21日,张硕的母亲突然呼吸困难,有轻度脱水症状。9点送到医院救治后,确诊为肺炎。护士嘱咐了如何办理手续、一天输液几次、吃几次药后便“消失”了。一问护工价格,最便宜的也要一天200元。张硕只能请7天年假护理母亲,没有护理经验的她焦头烂额,面对呼吸不畅的母亲,病床抬高角度多少合适,如何帮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咳嗽时可不可以拍后背,是否需要24小时吸氧,氧气量可否调节。张硕每天带着10多个疑问“按铃”求助护士。最终双方情绪爆发,吵了起来。

  “你照顾不好病人,为啥不请个护工?”“我花钱请护工,那护士干啥?”李丽丽认为,张硕求助的问题多是生活护理方面的内容,这不在她的工作职责内。如果时间允许,她很愿意细致地指导张硕如何护理,可还有重症患者正等着她护送去检查。张硕则认为,住院缴费项目中包含了“护理费”,护士应当执行医嘱、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矛盾由此而生。

  2008年施行的《护士条例》指出,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然而,41年过去,三级医院普通病房的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

  现实中,许多面临张硕同样窘境的患者及家属选择雇佣护工。然而,护工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难以达到护士专业水准。“我看着呼吸还行,就给拔了。”去年12月,该医院护士换班后巡房时发现,一位术后昏迷病人气管插管上没插着呼吸机插管,也没有氧气管或湿化管。护士立即以最快速度给患者连接上呼吸机,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达标,会有生命危险。事后发现原来是护工私自拔掉,理由是她看着患者呼吸还行,而这个护工已经干了3年。

  沈阳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长姜艳告诉记者,护工替代不了护士。医学护理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还包括护理处方、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在临床实践中,护士还扮演着重症监护、感染控制、突发急救等角色,而护工只是生活的照顾者。“前者要求消毒灭菌,而后者由于工作性质不可避免接触细菌。任何医院都不会让一个人给病人倒完大小便再去打针,所以护工和护士不能替代彼此。”

  无陪护病房推行难

  针对护工价高百姓负担不起、医疗纠纷频出等问题,2010年,国家出台《优质护理服务标准(试行)》,要求三级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旨在“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明显降低陪护率”,减轻住院患者的护理支出和家属的负担。然而,这种“无陪护病房”推行难度不小。

  “干的和护工一样多,收入却差一倍。”王博曾是沈阳一家二甲医院急诊科男护士。工作第一年每月1600元,第三年涨到每月3000元。与之相比,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的护工干满3年每月能挣6000元。“好歹我也是正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连房子都买不起。”护理部主任陈婉君告诉记者,该医院共有护士107名,平均一个护士照顾6个患者,去年招了20个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走了10人,每年流失率在10%。

  《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7.5%的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37.6%低于3000元。

  该医院曾研究推行‘优质护理’,要求每位患者入院后都有‘管床护士’全程负责,从每天三次巡视、观察患者情况,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如果患者及家属不愿请护工,喂饭、翻身、擦身等生活护理护士也要协助。“这无疑让工作量翻倍,而工资没变化。”王博说。最终,遭到医院护士全员反对,只能在特护病房推行。

  医院“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盛行也伤了护士们的心。“聘护士是赔钱不赚钱,既不能像专家那样吸引患者看病,也不能像普通医师‘开方’带来效益。很多医院把护士当作服务性人员,也是‘减员增效’的首选。”陈婉君说。

  护工是在医院里,受雇于患者或家属,协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帮助的工作人员。在护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迫使患者及家属雇佣护工成了必然。

  为何技能水平比护士差,却赚的比护士多?陈婉君解释说:“护工大部分要24小时贴身看护,劳动强度大,没人愿意干,市场调节下价格要高。护士岗位是编制内的,护理费多年没长,工资涨幅缓慢。还有部分‘合同护士’,更是工资很低。因此,反差凸显。”

  双管齐下才能见效

  “调整护理费势在必行。”姜艳认为,护理费设置的不合理是问题的根源。当下医疗资源政府投入不足,医院经营只能勉强维持,很难给护士涨工资。这就造成护士人手紧缺、优质护理难推广、护工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调整护理费势在必行。

  “调整不是随意增长、平均增长,而要考虑百姓负担和艰苦岗位。”姜艳说。她建议,将调整的部分护理费纳入医保,政府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护理经济负担。同时,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岗位的护士科学测算出护理费价格,分阶段合理调整。

  激励机制同样重要。王博认为,各级医院应建立起工作量、劳动强度、技术和风险程度与收入、晋升等收益成正比的激励机制,劳动价值和报酬相匹配的分配机制。

  在护士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护工行业监管、护工技能水平提升是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沈阳市娘子军家政服务公司产业集团董事长姜艳凤建议,政府分类、分阶段培养护工,区别出专业护工和普通护工。对照料患者日常起居的普通护工,只需判断潜在风险,并及时向医疗护理人员求助即可的,民政部门可给予培训补贴。对医疗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的,通过继续教育和高职院校,提高医护水平。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