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调裁平台”:“互联网+”撬动的改革
2019-04-30 09:39: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岩 李响 马德天 高楠
- 图为丰台法院速裁庭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到当事人家里,通过网络调解系统进行视频调解。刘林涛 摄
- 图为昌平法院法官利用互联网调解平台对一起离婚案件进行网络调解,并成功进行司法确认。刘海明 摄
近年来,北京法院收案量逐年上升,而法官员额制改革后法官数量却较以往减少,“案多人少”矛盾怎么破?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如何满足?记者在北京法院采访时了解到,将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建设“分调裁一体化平台”,是北京法院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把“密钥”。
2017年以来,北京法院以“互联网+”为撬动支点,积极探索电子诉讼新模式,打造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这一平台有智能立案分案、调解工作全程留痕、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法官和调解员的工作效率。2018年12月底,北京法院又推出一款名为“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微信小程序,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功能,为当事人提供指尖上的便利化、智能化体验,具有北京特色的“移动微法院”初现雏形。
■科学分流
分案驶上“快车道”
立案登记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立案难”的问题,但面对海量的案件,依靠人工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效率低,主观性强,而且准确度也不高。如何有效克服人工识别的弊端,成为摆在北京法院面前的一个难题。
“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中的繁简分流系统在解决这一难题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记者近日在通州区人民法院采访,立案庭法官何琳在办公电脑上打开繁简分流系统,选择“新收案件列表”,就看到自己刚刚收到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系统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动识别该案为简案,基础分为5分。接着,系统自动“建议”该案通过调解、速裁机制处理。
何琳告诉记者,如果交通事故案件出现责任认定不明、多车连撞、人员伤亡等复杂情形,只要在系统中勾选相应的事实要素,得分就会超过5分,系统则会推荐当场立案,交由后端审判庭室审理。
通过“电子+人工”的方式,案件繁简分流系统有效实现了普通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的精准分流,节省立案法官的时间。据了解,2018年,北京市基层法院使用该系统共甄别分流出71270件简单案件,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主动而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吉罗洪向记者介绍了平台诞生的来龙去脉。
他说,近年来,北京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愈加突出,以2018年为例,新收案件量达89.5万件。为此,北京法院探索多元调解与速裁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多元调解+速裁”诉讼前端分流大批普通纠纷、专业化审判庭后端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工作新格局。在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质效和便民服务水平成为关键一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
“这个基于法院内网PC端的平台,具有电子化案件繁简分流、多元调解案件管理、要素式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是法官和调解员使用的信息化办案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案件分类,促进调解员、法官规范高效办案的积极探索。”吉罗洪介绍。
■在线调解
纠纷隔空“解无形”
在上班途中,李某不慎将年逾七十的张大妈撞伤,交管部门认定李某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因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大妈一纸诉状将李某起诉至法院。由于案情并不复杂,经法院立案工作人员介绍,张大妈同意选择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但因身体受伤,张大妈一直卧病在床,不便到法院参加调解。获知情况后,派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便亲自来到张大妈的家中,通过手机里的在线调解系统,以远程视频的方式为李某和张大妈主持调解工作。
“张大妈,对不起,我愿意赔偿您的损失,您好好养伤,过两天我去看您。”经过调解员两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李某向张大妈真诚道歉,并通过支付宝当场将2万元赔偿款转账至张大妈女儿的账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没想到不用去法院,在家就能解决赔偿问题,还当场拿到了赔偿款,我这心里舒服多了,这下我可以安心养伤了。”事后,张大妈感慨道。
北京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张华介绍,在线调解系统可以为因身体、时间、经济等多种原因不方便到法院或者调解机构参加调解的当事人提供远程视频调解服务。该系统具备语音发言、展示证据、共享资源、文字聊天、在线签字确认等多项功能,在调解员、当事人之间搭建了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截至目前,在线调解系统汇集了905名首都调解人才,调解员类型包括人民调解员、律师调解员、行业专业调解员,构建起了覆盖互联网、房地产、医疗、食品、金融等各专业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多元调解网络工作体系,能够根据不同当事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和多样化的调解服务。
运用在线调解系统,顺义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外民事纠纷,一方当事人在纽约利用远程视频参与调解,节省了其往返国内的机票和时间。在一起借款案件中,昌平区人民法院让一位远在福建的70多岁老人通过在线调解系统出庭作证,免去了老人的长途跋涉之苦。原北京铁路运输法院使用在线调解系统成功调解了10起涉及几十名异地当事人的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大降低了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
■文书生成
法官减负“新利器”
舒翔是丰台区人民法院一个调解速裁团队的负责人,他每天的庭审排得满满的。对她来说,开完庭,让人挠头的事就是写裁判文书。“一方面,当事人催着,都希望庭审结束就可以拿到裁判文书;另一方面,工作量压着你,尤其是涉及多种数字计算、关系多个当事人的案件,要又快又好地写出裁判文书,以前就只能靠加班。”舒翔苦恼地说。
为保证类型化案件的快速、规范审理,保证裁判尺度统一,让当事人获得“及时的正义”,北京法院研发了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并嵌入“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为速裁法官提供智能办案辅助。现在,无论是窗口立案,还是网上预约立案,立案法官、调解员和法官助理都会指导当事人填写类型化案件情况登记表,尽早确定案件事实。法官结合开庭笔录、案件情况登记表、起诉状等材料可一键生成裁判文书。舒翔愉快地告诉记者:“这个功能对速裁法官帮助特别大。我们开庭过程中就可以在系统里录入和调整事实认定情况。系统里有完整的公式、导向程序,需要计算的内容一键就可以完成。只要选择相对应的说理方式,只需简单地对案件要素内容进行调整,裁判文书即可真正实现立等可出、立等可发。”
西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助理苏相中也表示,使用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后,办案效率有大幅提升,有限的审判资源实现了集约化使用,大大提高了整个速裁机制的纠纷化解效果。他所在的调解速裁团队在人员没有变动的情形下,2018年的结案数较2017年提升了53.25%。
北京高院信息技术处资源管理科科长吴娟介绍,目前,物业、供暖、交通事故、信用卡、金融借款等5类案件,已经可以实现裁判文书全部自动生成,买卖、民间借贷、离婚和法定继承等4类案件的裁判文书除“本院认为”部分外均可自动生成。2018年,全市基层法院共生成要素式裁判文书53158件。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研发要素式文书批量自动生成功能及离婚、继承纠纷财产分配库,推动实现民事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全覆盖,真正实现同案同判、简案快审,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互联网+”还能加什么?
2018年12月28日,在内网PC端上线运行半年后,外网微信端公众号及小程序即“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案件智能咨询、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网上预约立案、调解指引、试算工具等多种电子诉讼功能融入手机端,进一步提升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的实用性,当事人参与诉讼更加便利化、智能化。
第一次打官司的王先生便是“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受益者。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因自己的车辆被撞导致财产损失,王先生打算将肇事者告上法庭。王先生的朋友听说后,建议他使用“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对诉讼风险进行评估后,再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后,王先生选择了诉讼风险评估功能,点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这一具体案件类型,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案情进行选择,“我会独自出庭、我认为调解的希望较大,不需要保全对方财产”,点击“确定”后,系统自动生成一份包括诉讼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情感、信誉等方面损失的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告知此次诉讼的风险等级指数为“中等风险”,根据风险等级推荐进行诉前调解。同时,王先生通过平台中内嵌的试算工具,填写案件相关信息,自动计算出赔偿金额为3000元,从而对理赔金额心里有了底。
随后,王先生在立案阶段主动申请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由于前期对自己案子做足了“功课”,经过调解,王先生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在法官指导下,通过“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向对应的保险公司发起一键理赔,很快就拿到了应得的赔偿款。
记者发现,“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智能咨询、调解指引等便利功能,通过智能咨询,当事人可获取与自己咨询事项相关的司法观点、法律解释等内容的电子报告;通过调解指引功能,当事人可查看同类型案件的审查要点、典型案例、司法确认要点等内容,为参与调解提前准备好陈述意见和相关证据,提高参与调解的实效性。
此外,通过“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网上预约立案功能,当事人只要通过人脸审核系统识别身份信息和上传证件信息,选择立案类型,填写立案信息,签字确认后即可预约立案。使用过这一功能的李律师对此深有感触,来法院前,他先通过平台向受理法院在线提交起诉信息及起诉书、证据材料,审核通过后,他携带着相关材料原件到法院进行核对。通过法院专门的窗口和专设的立案接待人员,李律师很快便办妥了立案手续。
“通过网上预约立案,我只跑一趟就能办妥立案手续,节约了很多时间以及经济成本,非常方便!”李律师对记者说。张华则告诉记者,2018年,北京法院网上预约立案共计100361件,有效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次数。
记者还了解到,除“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外,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也设置有预约立案界面,并提供要素式起诉状模板供当事人下载使用。与此同时,北京法院进一步研发“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和“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其他功能,包括证据交换、材料提交、微信送达、在线庭审、在线阅卷、在线办理保全保函、审判数据公开、在线申请上诉、执行案件查询、执行线索提交、执行事项申请等。
“北京法院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司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当事人将能享受到更加全面、更加便利、全流程的智能化便民服务。”吉罗洪表示。
2017年以来,北京法院以“互联网+”为撬动支点,积极探索电子诉讼新模式,打造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这一平台有智能立案分案、调解工作全程留痕、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法官和调解员的工作效率。2018年12月底,北京法院又推出一款名为“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微信小程序,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功能,为当事人提供指尖上的便利化、智能化体验,具有北京特色的“移动微法院”初现雏形。
■科学分流
分案驶上“快车道”
立案登记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立案难”的问题,但面对海量的案件,依靠人工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效率低,主观性强,而且准确度也不高。如何有效克服人工识别的弊端,成为摆在北京法院面前的一个难题。
“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中的繁简分流系统在解决这一难题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记者近日在通州区人民法院采访,立案庭法官何琳在办公电脑上打开繁简分流系统,选择“新收案件列表”,就看到自己刚刚收到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系统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动识别该案为简案,基础分为5分。接着,系统自动“建议”该案通过调解、速裁机制处理。
何琳告诉记者,如果交通事故案件出现责任认定不明、多车连撞、人员伤亡等复杂情形,只要在系统中勾选相应的事实要素,得分就会超过5分,系统则会推荐当场立案,交由后端审判庭室审理。
通过“电子+人工”的方式,案件繁简分流系统有效实现了普通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的精准分流,节省立案法官的时间。据了解,2018年,北京市基层法院使用该系统共甄别分流出71270件简单案件,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主动而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吉罗洪向记者介绍了平台诞生的来龙去脉。
他说,近年来,北京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愈加突出,以2018年为例,新收案件量达89.5万件。为此,北京法院探索多元调解与速裁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多元调解+速裁”诉讼前端分流大批普通纠纷、专业化审判庭后端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工作新格局。在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质效和便民服务水平成为关键一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
“这个基于法院内网PC端的平台,具有电子化案件繁简分流、多元调解案件管理、要素式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是法官和调解员使用的信息化办案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案件分类,促进调解员、法官规范高效办案的积极探索。”吉罗洪介绍。
■在线调解
纠纷隔空“解无形”
在上班途中,李某不慎将年逾七十的张大妈撞伤,交管部门认定李某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因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大妈一纸诉状将李某起诉至法院。由于案情并不复杂,经法院立案工作人员介绍,张大妈同意选择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但因身体受伤,张大妈一直卧病在床,不便到法院参加调解。获知情况后,派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便亲自来到张大妈的家中,通过手机里的在线调解系统,以远程视频的方式为李某和张大妈主持调解工作。
“张大妈,对不起,我愿意赔偿您的损失,您好好养伤,过两天我去看您。”经过调解员两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李某向张大妈真诚道歉,并通过支付宝当场将2万元赔偿款转账至张大妈女儿的账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没想到不用去法院,在家就能解决赔偿问题,还当场拿到了赔偿款,我这心里舒服多了,这下我可以安心养伤了。”事后,张大妈感慨道。
北京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张华介绍,在线调解系统可以为因身体、时间、经济等多种原因不方便到法院或者调解机构参加调解的当事人提供远程视频调解服务。该系统具备语音发言、展示证据、共享资源、文字聊天、在线签字确认等多项功能,在调解员、当事人之间搭建了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截至目前,在线调解系统汇集了905名首都调解人才,调解员类型包括人民调解员、律师调解员、行业专业调解员,构建起了覆盖互联网、房地产、医疗、食品、金融等各专业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多元调解网络工作体系,能够根据不同当事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和多样化的调解服务。
运用在线调解系统,顺义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外民事纠纷,一方当事人在纽约利用远程视频参与调解,节省了其往返国内的机票和时间。在一起借款案件中,昌平区人民法院让一位远在福建的70多岁老人通过在线调解系统出庭作证,免去了老人的长途跋涉之苦。原北京铁路运输法院使用在线调解系统成功调解了10起涉及几十名异地当事人的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大降低了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
■文书生成
法官减负“新利器”
舒翔是丰台区人民法院一个调解速裁团队的负责人,他每天的庭审排得满满的。对她来说,开完庭,让人挠头的事就是写裁判文书。“一方面,当事人催着,都希望庭审结束就可以拿到裁判文书;另一方面,工作量压着你,尤其是涉及多种数字计算、关系多个当事人的案件,要又快又好地写出裁判文书,以前就只能靠加班。”舒翔苦恼地说。
为保证类型化案件的快速、规范审理,保证裁判尺度统一,让当事人获得“及时的正义”,北京法院研发了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并嵌入“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为速裁法官提供智能办案辅助。现在,无论是窗口立案,还是网上预约立案,立案法官、调解员和法官助理都会指导当事人填写类型化案件情况登记表,尽早确定案件事实。法官结合开庭笔录、案件情况登记表、起诉状等材料可一键生成裁判文书。舒翔愉快地告诉记者:“这个功能对速裁法官帮助特别大。我们开庭过程中就可以在系统里录入和调整事实认定情况。系统里有完整的公式、导向程序,需要计算的内容一键就可以完成。只要选择相对应的说理方式,只需简单地对案件要素内容进行调整,裁判文书即可真正实现立等可出、立等可发。”
西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助理苏相中也表示,使用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后,办案效率有大幅提升,有限的审判资源实现了集约化使用,大大提高了整个速裁机制的纠纷化解效果。他所在的调解速裁团队在人员没有变动的情形下,2018年的结案数较2017年提升了53.25%。
北京高院信息技术处资源管理科科长吴娟介绍,目前,物业、供暖、交通事故、信用卡、金融借款等5类案件,已经可以实现裁判文书全部自动生成,买卖、民间借贷、离婚和法定继承等4类案件的裁判文书除“本院认为”部分外均可自动生成。2018年,全市基层法院共生成要素式裁判文书53158件。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研发要素式文书批量自动生成功能及离婚、继承纠纷财产分配库,推动实现民事类型化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全覆盖,真正实现同案同判、简案快审,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互联网+”还能加什么?
2018年12月28日,在内网PC端上线运行半年后,外网微信端公众号及小程序即“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案件智能咨询、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网上预约立案、调解指引、试算工具等多种电子诉讼功能融入手机端,进一步提升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的实用性,当事人参与诉讼更加便利化、智能化。
第一次打官司的王先生便是“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受益者。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因自己的车辆被撞导致财产损失,王先生打算将肇事者告上法庭。王先生的朋友听说后,建议他使用“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对诉讼风险进行评估后,再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后,王先生选择了诉讼风险评估功能,点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这一具体案件类型,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案情进行选择,“我会独自出庭、我认为调解的希望较大,不需要保全对方财产”,点击“确定”后,系统自动生成一份包括诉讼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情感、信誉等方面损失的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告知此次诉讼的风险等级指数为“中等风险”,根据风险等级推荐进行诉前调解。同时,王先生通过平台中内嵌的试算工具,填写案件相关信息,自动计算出赔偿金额为3000元,从而对理赔金额心里有了底。
随后,王先生在立案阶段主动申请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由于前期对自己案子做足了“功课”,经过调解,王先生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在法官指导下,通过“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向对应的保险公司发起一键理赔,很快就拿到了应得的赔偿款。
记者发现,“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智能咨询、调解指引等便利功能,通过智能咨询,当事人可获取与自己咨询事项相关的司法观点、法律解释等内容的电子报告;通过调解指引功能,当事人可查看同类型案件的审查要点、典型案例、司法确认要点等内容,为参与调解提前准备好陈述意见和相关证据,提高参与调解的实效性。
此外,通过“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网上预约立案功能,当事人只要通过人脸审核系统识别身份信息和上传证件信息,选择立案类型,填写立案信息,签字确认后即可预约立案。使用过这一功能的李律师对此深有感触,来法院前,他先通过平台向受理法院在线提交起诉信息及起诉书、证据材料,审核通过后,他携带着相关材料原件到法院进行核对。通过法院专门的窗口和专设的立案接待人员,李律师很快便办妥了立案手续。
“通过网上预约立案,我只跑一趟就能办妥立案手续,节约了很多时间以及经济成本,非常方便!”李律师对记者说。张华则告诉记者,2018年,北京法院网上预约立案共计100361件,有效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次数。
记者还了解到,除“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外,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也设置有预约立案界面,并提供要素式起诉状模板供当事人下载使用。与此同时,北京法院进一步研发“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和“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的其他功能,包括证据交换、材料提交、微信送达、在线庭审、在线阅卷、在线办理保全保函、审判数据公开、在线申请上诉、执行案件查询、执行线索提交、执行事项申请等。
“北京法院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司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当事人将能享受到更加全面、更加便利、全流程的智能化便民服务。”吉罗洪表示。
责任编辑:邵倩雯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