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凶再现”“亡者归来”,敢于作出无罪判决
女法官张海波的担当“征服”了代表
2019-03-10 09:23:2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雷蕾 罗书臻 冼小堤
作出无罪判决时,法庭上被害人亲属的谩骂声不绝于耳。
但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张海波没有丝毫动摇、退让,她紧紧守住了公平正义的底线。
这是一次经受着重重压力但最终被证明为正确的无罪判决。
2011年4月6日,冉某波死于家中,与其一同归家的情妇陶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被提起公诉。遵义中院经开庭审理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成立,于2013年3月25日宣告被告人陶某无罪,并当庭释放。
宣判一年后,真凶黎波落网。
得知这一消息,张海波如释重负。
捍卫正义 各方“点赞”
秉持疑罪从无的理念,坚决杜绝冤假错案,该案合议庭审慎剖析证据、严谨完善逻辑、周密排除怀疑、抽丝剥茧认定事实,彰显出司法者为社会公平正义兜底的决心。
“人民法院铁肩担正义,遵义中院不负众望。”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认为,该案在审判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终维护了司法权威,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德芹表示,遵义中院能够在既不是“真凶再现”也不是“亡者归来”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和证据宣判故意杀人嫌疑犯无罪,此等勇气与坚守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为遵义市能够有这样的审判机关感到欣慰和自豪。”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全进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才华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就是这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人。从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中,再次让每一个法律人看到了正义的坚守。
“使无辜者免于受冤,让真凶难以逍遥法外,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实践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认为,遵义中院办案法官顶住了舆论压力、守住了法律底线,令人敬佩,值得“点赞”。
疑罪从无 坚守底线
司法判决的正义性,不仅体现为让有罪者接受应有的惩罚,也体现为保全无罪者的权利。合议庭在面对社会舆论压力以及被害人亲属的谩骂威胁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让人们看到了人民法院坚守正义的勇气与担当。
“疑罪从无作为罪刑法定的应有之义,在程序和实体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遵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定立场。”才华指出,在该案中,正是法官坚持了刑事案件证据的审查标准,在存在疑点的情况下,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严格审查,同时召开审判委员会严密讨论、慎重论证,最终作出无罪判决。“正是对刑事案件证据审查判断标准的坚持和坚守,正是坚持排除合理怀疑的法律理念,最终使得正义彰显于天下。”
“疑罪从无虽然已经作为基本原则写入了刑诉法,但如何将书面条文转化为根植于法官心中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司法实践,依然需要勇气与魄力。但在本案中,合议庭严守中立立场,敢于将疑罪从无的原则真正落地,值得赞扬与敬畏。”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表示。
肖胜方还介绍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检法”曾被诟病为惩治犯罪的一条龙作业,而如今,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司法环境得到优化,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得以落实。“这种独立性在本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首席合伙人洪波表示,这起案件显示出在刑事审判中坚持“非法证据排除”和“疑罪从无”对于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性。“本案将这两个原则把握得很好,司法成功的秘诀就存在于此。”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于司法机关审查证据同样适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尚伦生认为,对于证据不足或者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的方法、程序存在问题的情况,只要涉及定案的关键证据或主要证据,司法人员绝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要以怀疑的态度去审视。“细小的证据、细小的情节,都不能轻易放过。在这一方面,本案的承办法官就做得很好。”
共同支持 营造环境
法院和法官顶住压力,作出了坚持原则的判决,是该案被告人的幸运,但是,如何给司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可能是一个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才华表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坚持一名法律人的专业判断标准,坚持对证据,尤其是间接证据严格审查,是一件看似简单而实际艰难的事情。“法官也是人,也同情每一名受害者,但在执法面前,每一个法律人的标准都应该是不使任何一名犯罪者逍遥法外,更不能使任何一名无辜者蒙受冤屈。”
才华指出,刑事案件涉及到每一位公民最切身的权利,一旦错判,给个人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所以,刑事案件的法官肩负着更重大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始终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极为慎重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毫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
“如今,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形成‘舆论审判’的现象,但张海波法官顶住了压力,忠于法律、忠于证据,这值得所有法官效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电工廖成臣说。
尚伦生也认为,全社会应该形成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氛围。“同时,法院要为法官撑腰,为法官依法裁判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张海波法官及合议庭记功表彰,就是对法官最好、最大的支持!”
但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张海波没有丝毫动摇、退让,她紧紧守住了公平正义的底线。
这是一次经受着重重压力但最终被证明为正确的无罪判决。
2011年4月6日,冉某波死于家中,与其一同归家的情妇陶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被提起公诉。遵义中院经开庭审理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成立,于2013年3月25日宣告被告人陶某无罪,并当庭释放。
宣判一年后,真凶黎波落网。
得知这一消息,张海波如释重负。
捍卫正义 各方“点赞”
秉持疑罪从无的理念,坚决杜绝冤假错案,该案合议庭审慎剖析证据、严谨完善逻辑、周密排除怀疑、抽丝剥茧认定事实,彰显出司法者为社会公平正义兜底的决心。
“人民法院铁肩担正义,遵义中院不负众望。”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认为,该案在审判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终维护了司法权威,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德芹表示,遵义中院能够在既不是“真凶再现”也不是“亡者归来”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和证据宣判故意杀人嫌疑犯无罪,此等勇气与坚守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为遵义市能够有这样的审判机关感到欣慰和自豪。”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全进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才华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就是这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人。从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中,再次让每一个法律人看到了正义的坚守。
“使无辜者免于受冤,让真凶难以逍遥法外,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实践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认为,遵义中院办案法官顶住了舆论压力、守住了法律底线,令人敬佩,值得“点赞”。
疑罪从无 坚守底线
司法判决的正义性,不仅体现为让有罪者接受应有的惩罚,也体现为保全无罪者的权利。合议庭在面对社会舆论压力以及被害人亲属的谩骂威胁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让人们看到了人民法院坚守正义的勇气与担当。
“疑罪从无作为罪刑法定的应有之义,在程序和实体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遵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定立场。”才华指出,在该案中,正是法官坚持了刑事案件证据的审查标准,在存在疑点的情况下,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严格审查,同时召开审判委员会严密讨论、慎重论证,最终作出无罪判决。“正是对刑事案件证据审查判断标准的坚持和坚守,正是坚持排除合理怀疑的法律理念,最终使得正义彰显于天下。”
“疑罪从无虽然已经作为基本原则写入了刑诉法,但如何将书面条文转化为根植于法官心中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司法实践,依然需要勇气与魄力。但在本案中,合议庭严守中立立场,敢于将疑罪从无的原则真正落地,值得赞扬与敬畏。”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表示。
肖胜方还介绍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检法”曾被诟病为惩治犯罪的一条龙作业,而如今,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司法环境得到优化,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得以落实。“这种独立性在本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首席合伙人洪波表示,这起案件显示出在刑事审判中坚持“非法证据排除”和“疑罪从无”对于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性。“本案将这两个原则把握得很好,司法成功的秘诀就存在于此。”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于司法机关审查证据同样适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尚伦生认为,对于证据不足或者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的方法、程序存在问题的情况,只要涉及定案的关键证据或主要证据,司法人员绝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要以怀疑的态度去审视。“细小的证据、细小的情节,都不能轻易放过。在这一方面,本案的承办法官就做得很好。”
共同支持 营造环境
法院和法官顶住压力,作出了坚持原则的判决,是该案被告人的幸运,但是,如何给司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可能是一个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才华表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坚持一名法律人的专业判断标准,坚持对证据,尤其是间接证据严格审查,是一件看似简单而实际艰难的事情。“法官也是人,也同情每一名受害者,但在执法面前,每一个法律人的标准都应该是不使任何一名犯罪者逍遥法外,更不能使任何一名无辜者蒙受冤屈。”
才华指出,刑事案件涉及到每一位公民最切身的权利,一旦错判,给个人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所以,刑事案件的法官肩负着更重大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始终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极为慎重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毫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
“如今,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形成‘舆论审判’的现象,但张海波法官顶住了压力,忠于法律、忠于证据,这值得所有法官效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电工廖成臣说。
尚伦生也认为,全社会应该形成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氛围。“同时,法院要为法官撑腰,为法官依法裁判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张海波法官及合议庭记功表彰,就是对法官最好、最大的支持!”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