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界、社科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2019-03-08 22:08:2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白瀛 王茜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等方面探索创新,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奋力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前公布的2019年演出计划中,有一部最新创作的京味儿话剧,讲述当代科学家的故事,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说,唱响当代最强音,真实记录、深刻反映这个杰出和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文艺界、社科界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正本清源中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7家扩容为15家,勇当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排头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力度空前,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理论人才培养的高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各类项目2.5万余项,各类成果验收结项1万余项,产出各类研究专著1.2万多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学术创新、文艺创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
2018年国庆节,北京前门大街,伴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孩子们用清亮的童音唱起《我爱你中国》,人群渐渐聚拢,从轻声跟唱到放声高歌。一场“突如其来”的“快闪”,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情。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
2017年9月,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2018年8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这两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清晰标注了中国文艺界勇攀高峰的崭新刻度。
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全国观看热潮;点燃爱国情怀的《战狼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讴歌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创下高收视率;小说《七层宝塔》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化文艺创作脍炙人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9年春节前,四川省组织“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来到凉山州昭觉、喜德等深度贫困县,为当地超过3万群众带来歌舞、川剧变脸、杂技等文艺表演。
小品《爱洒大凉山》讲述驻村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主人公彝族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引起昭觉县民族中学学生吉克不哈的强烈共鸣:“我和这个小女孩一样从小热爱学习。对我来说,知识和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姓送文化,到基层种文化。
在深圳,中国广播艺术团为社区演出时突降暴雨,观众在雨中用掌声、笑声、欢呼声为演员喝彩;在重庆,国家交响乐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项目,支持当地盲童学生和村民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员每年为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在广袤草原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高效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立,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服务群众达5、6亿人次。
在苏州,图书可以用手机直接在“书香苏州”客户端上搜索、借阅;在浙江舟山,“淘文化”公共文化网购平台让居民点击鼠标就能享受文化服务;在贵州毕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亿元,比上年增加85.11亿元,增长11.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比上年增加5.83元,增长10.5%。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着百姓“获得感”。
体现文化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在全国上映,票房超过45亿元。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传承、体现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着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
从“非遗”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到《记住乡愁》《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品牌广受欢迎;从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开通运行“中华古籍资源库”,到推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一批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作品注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京剧名家张火丁在纽约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并进行世界巡演;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中国作家走上国际大奖领奖台;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观众中引发共鸣,《甄嬛传》走进了美国、日本……熔铸于民族灵魂,镌刻着民族特征,灿烂多姿的文化名片,让世界不断领略东方古国的时代风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展示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起更磅礴的中国力量。
奋力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前公布的2019年演出计划中,有一部最新创作的京味儿话剧,讲述当代科学家的故事,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说,唱响当代最强音,真实记录、深刻反映这个杰出和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文艺界、社科界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正本清源中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7家扩容为15家,勇当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排头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力度空前,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理论人才培养的高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各类项目2.5万余项,各类成果验收结项1万余项,产出各类研究专著1.2万多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学术创新、文艺创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
2018年国庆节,北京前门大街,伴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孩子们用清亮的童音唱起《我爱你中国》,人群渐渐聚拢,从轻声跟唱到放声高歌。一场“突如其来”的“快闪”,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情。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
2017年9月,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2018年8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这两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清晰标注了中国文艺界勇攀高峰的崭新刻度。
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全国观看热潮;点燃爱国情怀的《战狼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讴歌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创下高收视率;小说《七层宝塔》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化文艺创作脍炙人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9年春节前,四川省组织“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来到凉山州昭觉、喜德等深度贫困县,为当地超过3万群众带来歌舞、川剧变脸、杂技等文艺表演。
小品《爱洒大凉山》讲述驻村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主人公彝族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引起昭觉县民族中学学生吉克不哈的强烈共鸣:“我和这个小女孩一样从小热爱学习。对我来说,知识和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姓送文化,到基层种文化。
在深圳,中国广播艺术团为社区演出时突降暴雨,观众在雨中用掌声、笑声、欢呼声为演员喝彩;在重庆,国家交响乐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项目,支持当地盲童学生和村民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员每年为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在广袤草原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高效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立,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服务群众达5、6亿人次。
在苏州,图书可以用手机直接在“书香苏州”客户端上搜索、借阅;在浙江舟山,“淘文化”公共文化网购平台让居民点击鼠标就能享受文化服务;在贵州毕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亿元,比上年增加85.11亿元,增长11.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比上年增加5.83元,增长10.5%。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着百姓“获得感”。
体现文化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在全国上映,票房超过45亿元。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传承、体现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着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
从“非遗”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到《记住乡愁》《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品牌广受欢迎;从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开通运行“中华古籍资源库”,到推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一批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作品注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京剧名家张火丁在纽约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并进行世界巡演;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中国作家走上国际大奖领奖台;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观众中引发共鸣,《甄嬛传》走进了美国、日本……熔铸于民族灵魂,镌刻着民族特征,灿烂多姿的文化名片,让世界不断领略东方古国的时代风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展示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起更磅礴的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