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新作为
2019-01-27 09:57:01 | 来源:新华社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鲜明指出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如何尽快解答这一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他们表示,要在全媒体时代积极担当新使命,以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将“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同采编人员亲切交谈、通过移动报道指挥平台与记者连线交流……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倍感振奋。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快拓展移动传播阵地。目前已形成以人民日报“两微两端”为代表的移动传播新格局。“金台点兵”等45个融媒体工作室推出了《谁是站到最后的人》等一批融媒体产品,广受好评。
“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将继续做好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通过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推出更多现象级新媒体产品;同时加快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重点探索用主流价值驾驭的算法推荐模式,实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丁伟说。
这是媒体的一次自我革命,更是一场必须赢得的胜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主任张涛甫认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质的飞跃,对凝聚人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重大。
“主流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出一两个‘爆款’,而是要成为具有成长性的平台,靠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说话。”张涛甫说,媒体融合就是要让主力军迁移到主阵地上。
这是媒体身处的全新战场,在未知与挑战中,他们发出更加嘹亮的时代之声。
在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副总监徐壮志眼中,这个战场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当年他作为一线记者奔赴的新闻现场。
从“新华全媒头条”创办到《四个全面》《红色气质》《太空日记》《大道之行》《领航》《父亲·我们·时代》等一系列现象级融合产品相继推出,从创新项目组、融媒工作室到适应互联网生态的新型采编架构,从单一文字、图片、视频供稿到满足各类媒体需要的多媒体融合线路,从机器人写稿到全球领先的“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2015年7月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建立以来,新华社打通全社采编、技术与新媒体加工各环节,重塑采编流程,探索出一套全媒体采编系统,实现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化传播与多终端适配”的发展之道。
徐壮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味着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迎来新的起飞。我们将以更大的融合力度,将党的声音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合形式,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大媒体工作者为自己立下新的奋斗目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袁正明说:“我们将以三台整合为契机,加大融合发展力度,聚力打造总台头条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施‘台网并重、先网后台’战略,把内容建设作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着力重大报道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继续推出《平语近人》等一批引领主流价值的融合精品。创新升级建设‘一网+一端+新媒体集成遥控平台+市场端口连接’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快5G新媒体平台建设,持续优化‘4K超高清’频道、强化AI等技术引领,推动内容的精准分发和服务的精准触达。”
用户在哪里,新闻人就在哪里,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共识。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总编辑郑敏璇说:“以往,我们只知道新闻播出了,却不知道谁看了报道、反响如何,现在可以利用大数据清楚知道谁是受众,传播更精准有效。我们将始终坚持利用大数据‘赋能’主流价值,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
这充满希望与光明的事业,正吸引着更多新生力量。
虽是寒假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倪乐融依然在图书馆苦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她回想起自己2015年在一家媒体的实习经历。
“那段火热而忙碌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倪乐融说,无论与谁融合、怎么融合,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百姓心声、符合读者需求的融媒体产品才能拥有强大生命力。
她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闭塞读书是不行的,要抓住机会走到新闻一线,学习前辈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用掌握的各种新技术,制作出获得人民认可的新闻作品。”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谁能顺应大势引领全媒体时代,谁就把握了战略主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评论道。为此,兰州大学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加强融媒体技术教育,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符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推动了新的传播革命,然而也为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挑战。
“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尧祥印象深刻。
“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强化法治意识,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王尧祥说,目前,浙江网信部门探索“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率先推动落实省、市、县三级网信办互联网信息内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对属地网站平台的依法管理。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变革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新年伊始,《中国日报国际版》正式创刊,网站、客户端及社交媒体账号等全媒体产品同步上线。
“放眼世界,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阅读习惯都在往手机端走,这就是‘势’。”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张春燕看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际传播主力军,我们要科学研判国际舆论形势,抢抓直播和短视频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海外短视频平台,针对不同地区和年龄的用户群体开展差异传播、精准传播,用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如何尽快解答这一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他们表示,要在全媒体时代积极担当新使命,以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将“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同采编人员亲切交谈、通过移动报道指挥平台与记者连线交流……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倍感振奋。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快拓展移动传播阵地。目前已形成以人民日报“两微两端”为代表的移动传播新格局。“金台点兵”等45个融媒体工作室推出了《谁是站到最后的人》等一批融媒体产品,广受好评。
“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将继续做好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通过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推出更多现象级新媒体产品;同时加快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重点探索用主流价值驾驭的算法推荐模式,实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丁伟说。
这是媒体的一次自我革命,更是一场必须赢得的胜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主任张涛甫认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质的飞跃,对凝聚人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重大。
“主流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出一两个‘爆款’,而是要成为具有成长性的平台,靠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说话。”张涛甫说,媒体融合就是要让主力军迁移到主阵地上。
这是媒体身处的全新战场,在未知与挑战中,他们发出更加嘹亮的时代之声。
在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副总监徐壮志眼中,这个战场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当年他作为一线记者奔赴的新闻现场。
从“新华全媒头条”创办到《四个全面》《红色气质》《太空日记》《大道之行》《领航》《父亲·我们·时代》等一系列现象级融合产品相继推出,从创新项目组、融媒工作室到适应互联网生态的新型采编架构,从单一文字、图片、视频供稿到满足各类媒体需要的多媒体融合线路,从机器人写稿到全球领先的“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2015年7月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建立以来,新华社打通全社采编、技术与新媒体加工各环节,重塑采编流程,探索出一套全媒体采编系统,实现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化传播与多终端适配”的发展之道。
徐壮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味着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迎来新的起飞。我们将以更大的融合力度,将党的声音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合形式,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大媒体工作者为自己立下新的奋斗目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袁正明说:“我们将以三台整合为契机,加大融合发展力度,聚力打造总台头条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施‘台网并重、先网后台’战略,把内容建设作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着力重大报道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继续推出《平语近人》等一批引领主流价值的融合精品。创新升级建设‘一网+一端+新媒体集成遥控平台+市场端口连接’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快5G新媒体平台建设,持续优化‘4K超高清’频道、强化AI等技术引领,推动内容的精准分发和服务的精准触达。”
用户在哪里,新闻人就在哪里,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共识。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总编辑郑敏璇说:“以往,我们只知道新闻播出了,却不知道谁看了报道、反响如何,现在可以利用大数据清楚知道谁是受众,传播更精准有效。我们将始终坚持利用大数据‘赋能’主流价值,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
这充满希望与光明的事业,正吸引着更多新生力量。
虽是寒假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倪乐融依然在图书馆苦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她回想起自己2015年在一家媒体的实习经历。
“那段火热而忙碌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倪乐融说,无论与谁融合、怎么融合,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百姓心声、符合读者需求的融媒体产品才能拥有强大生命力。
她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闭塞读书是不行的,要抓住机会走到新闻一线,学习前辈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用掌握的各种新技术,制作出获得人民认可的新闻作品。”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谁能顺应大势引领全媒体时代,谁就把握了战略主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评论道。为此,兰州大学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加强融媒体技术教育,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符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推动了新的传播革命,然而也为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挑战。
“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尧祥印象深刻。
“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强化法治意识,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王尧祥说,目前,浙江网信部门探索“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率先推动落实省、市、县三级网信办互联网信息内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对属地网站平台的依法管理。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变革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新年伊始,《中国日报国际版》正式创刊,网站、客户端及社交媒体账号等全媒体产品同步上线。
“放眼世界,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阅读习惯都在往手机端走,这就是‘势’。”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张春燕看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际传播主力军,我们要科学研判国际舆论形势,抢抓直播和短视频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海外短视频平台,针对不同地区和年龄的用户群体开展差异传播、精准传播,用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