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身影
——致敬母爱
2018-12-18 19:36:3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周海弟
小时候跟母亲去外婆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走的时候,外婆一路叮咛,叫母亲不要挂念她,过好自己的日子。她一定要把我们送到村口的坡上,我们喊她回去,她嘴上不停地说“好好,就回去”,但是我们回头总能看到外婆目送我们的身影,直到我们的背影慢慢变小再也看不见为止。那时候因为还小,不懂外婆目光中的饱含的深刻情感,也不能体会母亲心中五味杂陈的感受。及至慢慢长大,才逐渐体会那种复杂的情感。
我在十五岁读高一时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品味到离开家离开母亲的滋味。那时住在学校,每月回家一次,因为学业紧张假期短,每次回校总要赶早班车,母亲会帮我拎行李把我一路送到车站,通常她不会先回去,多少次班车开动之后,我回过头一定会看到母亲眺望我的身影,有时她还会追赶车子,只为说一些反反复复的叮嘱,仿佛多说一次就能放点心。那时,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到了不舍、牵过和殷殷期望。看着母亲劳累的身躯,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
后来参加工作了,离家很近,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可以经常回家而她也可以随时来看我。记得我结婚之前跟母亲玩笑,问她我结婚时会不会哭,母亲说,“才不哭呢,你在这么近的地方,想见就见了,有啥好哭的”。出嫁那天,母亲一直都没有哭,可是等迎亲队伍出发的时候,终究是没有忍住,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工作调到离家更远的地方,虽然我知道母亲万般不舍,但是她还是十分支持我,让我以自己的小家为重。
现在我自己做了母亲,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那种无私的爱。每次回家探望母亲,因为牵挂自己的孩子,只住一天就往回赶,母亲总是留了又留,无奈我的坚持,母亲也只有把她准备的一大堆给女婿的、给外孙的东西让我带上,并且一定要送我到她能送的地方为止,一路走一路叮嘱,让我不要减肥多注意身体,不要挂念她。车子开动之后,回头总能看到母亲伫立目送的身影,那微微佝着背的身影在我微湿的眼眶中渐渐与脑海中外婆站在土坡上的身影重合,这时我才能体会母亲当时的情感,既有对母亲的不舍,也有不能在母亲身边多尽孝道的无奈和愧疚,更有对母亲深深的惦念。也许是因为还年轻,可能过了若干年,等我自己的儿女成家了离开自己,那时我应该能明白一个母亲目送孩子离开时的心境。
母亲在,尚有来处,母亲不在,只剩归途。母爱总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作为儿女永远也无法报答完那份沉甸甸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并心怀感恩,多打几个电话,多回家看看,多几个叮嘱,多几份关怀,珍藏每个回头就能看到那特属于母亲的守望身影。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法院
我在十五岁读高一时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品味到离开家离开母亲的滋味。那时住在学校,每月回家一次,因为学业紧张假期短,每次回校总要赶早班车,母亲会帮我拎行李把我一路送到车站,通常她不会先回去,多少次班车开动之后,我回过头一定会看到母亲眺望我的身影,有时她还会追赶车子,只为说一些反反复复的叮嘱,仿佛多说一次就能放点心。那时,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到了不舍、牵过和殷殷期望。看着母亲劳累的身躯,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
后来参加工作了,离家很近,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可以经常回家而她也可以随时来看我。记得我结婚之前跟母亲玩笑,问她我结婚时会不会哭,母亲说,“才不哭呢,你在这么近的地方,想见就见了,有啥好哭的”。出嫁那天,母亲一直都没有哭,可是等迎亲队伍出发的时候,终究是没有忍住,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工作调到离家更远的地方,虽然我知道母亲万般不舍,但是她还是十分支持我,让我以自己的小家为重。
现在我自己做了母亲,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那种无私的爱。每次回家探望母亲,因为牵挂自己的孩子,只住一天就往回赶,母亲总是留了又留,无奈我的坚持,母亲也只有把她准备的一大堆给女婿的、给外孙的东西让我带上,并且一定要送我到她能送的地方为止,一路走一路叮嘱,让我不要减肥多注意身体,不要挂念她。车子开动之后,回头总能看到母亲伫立目送的身影,那微微佝着背的身影在我微湿的眼眶中渐渐与脑海中外婆站在土坡上的身影重合,这时我才能体会母亲当时的情感,既有对母亲的不舍,也有不能在母亲身边多尽孝道的无奈和愧疚,更有对母亲深深的惦念。也许是因为还年轻,可能过了若干年,等我自己的儿女成家了离开自己,那时我应该能明白一个母亲目送孩子离开时的心境。
母亲在,尚有来处,母亲不在,只剩归途。母爱总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作为儿女永远也无法报答完那份沉甸甸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并心怀感恩,多打几个电话,多回家看看,多几个叮嘱,多几份关怀,珍藏每个回头就能看到那特属于母亲的守望身影。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