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彼得·潘
2018-09-04 11:04:4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侯增瑞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塑造的一个童话人物——彼得·潘。彼得·潘是一个会飞的拒绝长大的顽皮男孩,他热衷冒险,爱听故事,他只是一个小孩。
彼得·潘的影响如此之大,无数人因此产生了像他一样永远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愿望,甚至有人患上彼得·潘综合症。
……“你要送我去上学?”彼得机警地问。
“是的。”
“然后再送我上办公室?”
“我想是这样。”
“我很快就要变成一个大人?”
“很快。”
“我不愿去学校学那些正儿八经的东西。”彼得愤愤地对林达太太说,“我不要变成大人。温迪妈妈,要是我一觉醒来,摸到自己有胡子,那该多别扭!”
“彼得!”温迪安慰他说:你有胡子我也会爱你的。”林达太太向他伸出双臂,但是彼得拒绝了她。
“太太,你靠后站吧,谁也不能把我变成一个大人。”
……孩子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他们不是父母不用承担责任,他只需要享受被爱。这在充满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的社会里显然太诱人了。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人生之初只有蠢笨和率直,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耶稣告诉门徒“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小孩子身上所表现的生命特征,诸如单一、专注,简单、善良,正是成年人慢慢丢弃的。因此一个有智慧的成年人必回头从孩童身上寻找人生的答案。
成年人有小孩子意想不到的各种烦恼。有一首歌曲《小小少年》:“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些烦恼是情感,责任和生存的压力。其中生存的压力往往可使一个不坚定的人失掉本性,面目全非。虽然小孩子也有烦恼,但看似孩童的忧愁要短暂和“无足轻重”地多。一个孩子可能刚刚还在哭泣,他可以马上破涕为笑——因为妈妈还是给他买了在妈妈看来绝对没有意义的一个玩具。如果一个大人有这样的行为,我们就称他“还没长大”。一个孩子的字典里可能大书三个字“满足我”,他的所有烦恼都由于意愿没被满足。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太弱,他时刻需要被爱和被帮助。如果一个人的请求可以得到满足。那么这个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没有大的原则上的烦恼,如果有,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被当做大人看待。很滑稽吧?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孩子被大人呵斥“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这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据我的经验,他多半会懊恼自己为什么还不是大人,至于为什么做了大人就可以他并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大人。等他长大成人,他又多半会懊恼为什么自己渐渐老去,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他宁愿当个小孩子。因此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孩子,却是大人有无限的孩子气。
孩童既有特权,也有弱点。弱点在于经验不足,知识缺乏,几乎都是体力上和智慧上的。孩童易骗,一方面因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一方面身体的矮小使他们几乎没有抵抗力——所以哭闹或者服从是他们的两个法宝。这是弱点又是讨人喜爱的地方。一个孩子向一个有爱心的人撒娇,他多半会得到满足的;一个成功哄骗到孩子的成年人——不是出于恶意,这个成年人会获得一点成就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古中国对时光最朴素最自然的惋惜,在西方则是洛丽塔情结、彼得·潘情结。任何事物,人们相信初生的年轻的才是新鲜的美好的。一个新生婴儿可以让人感到生命的蓬勃和朝气,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则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奈和残酷。然而不管怎样,时光尽自流转,年岁一天一天叠加。彼得·潘只有一个,并且存在童话里。终有一天想做彼得·潘的彼得·潘们也要生儿育女——除非他拒绝。那个时候,但愿他能够把内心的童真和纯洁保留下来并流传下去,并同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和成人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
彼得·潘的影响如此之大,无数人因此产生了像他一样永远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愿望,甚至有人患上彼得·潘综合症。
……“你要送我去上学?”彼得机警地问。
“是的。”
“然后再送我上办公室?”
“我想是这样。”
“我很快就要变成一个大人?”
“很快。”
“我不愿去学校学那些正儿八经的东西。”彼得愤愤地对林达太太说,“我不要变成大人。温迪妈妈,要是我一觉醒来,摸到自己有胡子,那该多别扭!”
“彼得!”温迪安慰他说:你有胡子我也会爱你的。”林达太太向他伸出双臂,但是彼得拒绝了她。
“太太,你靠后站吧,谁也不能把我变成一个大人。”
……孩子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他们不是父母不用承担责任,他只需要享受被爱。这在充满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的社会里显然太诱人了。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人生之初只有蠢笨和率直,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耶稣告诉门徒“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小孩子身上所表现的生命特征,诸如单一、专注,简单、善良,正是成年人慢慢丢弃的。因此一个有智慧的成年人必回头从孩童身上寻找人生的答案。
成年人有小孩子意想不到的各种烦恼。有一首歌曲《小小少年》:“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些烦恼是情感,责任和生存的压力。其中生存的压力往往可使一个不坚定的人失掉本性,面目全非。虽然小孩子也有烦恼,但看似孩童的忧愁要短暂和“无足轻重”地多。一个孩子可能刚刚还在哭泣,他可以马上破涕为笑——因为妈妈还是给他买了在妈妈看来绝对没有意义的一个玩具。如果一个大人有这样的行为,我们就称他“还没长大”。一个孩子的字典里可能大书三个字“满足我”,他的所有烦恼都由于意愿没被满足。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太弱,他时刻需要被爱和被帮助。如果一个人的请求可以得到满足。那么这个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没有大的原则上的烦恼,如果有,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被当做大人看待。很滑稽吧?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孩子被大人呵斥“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这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据我的经验,他多半会懊恼自己为什么还不是大人,至于为什么做了大人就可以他并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大人。等他长大成人,他又多半会懊恼为什么自己渐渐老去,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他宁愿当个小孩子。因此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孩子,却是大人有无限的孩子气。
孩童既有特权,也有弱点。弱点在于经验不足,知识缺乏,几乎都是体力上和智慧上的。孩童易骗,一方面因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一方面身体的矮小使他们几乎没有抵抗力——所以哭闹或者服从是他们的两个法宝。这是弱点又是讨人喜爱的地方。一个孩子向一个有爱心的人撒娇,他多半会得到满足的;一个成功哄骗到孩子的成年人——不是出于恶意,这个成年人会获得一点成就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古中国对时光最朴素最自然的惋惜,在西方则是洛丽塔情结、彼得·潘情结。任何事物,人们相信初生的年轻的才是新鲜的美好的。一个新生婴儿可以让人感到生命的蓬勃和朝气,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则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奈和残酷。然而不管怎样,时光尽自流转,年岁一天一天叠加。彼得·潘只有一个,并且存在童话里。终有一天想做彼得·潘的彼得·潘们也要生儿育女——除非他拒绝。那个时候,但愿他能够把内心的童真和纯洁保留下来并流传下去,并同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和成人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